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学艺术 > 正文

顺昌城关临水宫发现孙悟空“紫衣秀士”木雕神像

2022-10-28 16:39: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孙悟空“紫衣秀士”木雕(正)林峥嵘供图


东南网10月27日讯 位于顺昌县后山路8号的城关临水宫,2019年底在其址凤凰山以东扩建玉皇殿时,从新开挖的明代庙基的夹层中发现了孙悟空前身“紫衣秀士”形象的明代木雕神像,同时还发现唐代铜镜一面、明代道姑银质头饰一顶和明代闽王木雕一尊。施工中,又在凤凰山北发现一面清代墓碑、两尊宋元时期石制香炉和数块铭碑。如今,这些历史遗物皆被精心保存至今,成为城关临水宫的“镇宫之宝”。

这尊孙悟空前身“紫衣秀士”形象的木雕高79cm、宽36 cm、厚33 cm,面目祥和、神态端庄,穿着中、晚唐时期流行的宽衣大袖常服,正襟危坐于二出头弧形圈椅上。其头戴黑色高头软脚幞头(又名折上巾),身披宽袖式紫色圆领襕衫,足踏紫色六合靴,左掌平抚左膝,右手大拇指与中指相叩结着道印。封建时代章服品色制度相当严格,自隋炀帝大业六年(610)肇始就有“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的规定。《新唐书·车服志》亦记载:“是时士人以棠苎襕衫为上服。”襕衫在当时是士人、官员才能穿的上服。由此可见,今本《西游记》小说孙悟空的形象至少在晚唐人们心中是一名身披紫衣、颇具威严的士大夫。

清最愚焸老和尚碑 林峥嵘供图

顺昌考古工作者曾于2018年元月,在岚下乡黄墩村发现一尊孙悟空原型“白衣秀才”的木雕神像。这一原型最早出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载曰:茫茫黄沙中,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一行六人正为前路迷茫之际,迎面走来一位身着白衣、面带微笑的翩翩秀士。他神通广大、有胆有识,见玄奘迷路便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为助和尚求取真经而来。“猕猴王”主动加入团队后改称“猴行者”,取经七人组接着灭白虎精、伏九馗龙、祷告鸡足山……终于取得佛经657部返回长安。

清 溥儒 《悟空降妖》林峥嵘供图

众所周知,今本《西游记》小说源于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历时十九载、行程数万里,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三十六国的传奇取经史实。玄奘返唐后最早成书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由其口述西行见闻,弟子辩机辑录成册的,主要记录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并无任何故事情节。后来,弟子慧立、彦琮为了宣扬佛法无边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开始对取经事迹作了夸张性描绘,为玄奘取经增添了降妖除魔的神话故事。再后来,随着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虚构成分也越来越多,出现了诸如唐宋时期“猴行者”形象的宋时南戏《陈光蕊江流和尚》、金代院本《唐三藏》、元代刊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末至明初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等名号不定阶段的杂剧代表作品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以及《西游记平话》《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直到明代中期孙悟空才被确定为齐天大圣并延续至今。今本《西游记》小说在此基础上历经上千年无数人的艰苦再创作,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学巨著。

《三教探原——西游原旨》 林峥嵘供图

顺昌城关临水官发现的明代木雕,孙悟空前身“紫衣秀士”的形象出自哪里?顺昌县道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城关临水宫住持王三凤道长认为,孙悟空前身“紫衣秀士”的形象正是“丹霞大圣”的雏形。《北京日报》刊登黄逸的《孙悟空的身上藏着许多原型》指出,今本《西游记》小说孙悟空原型是多源的,包含了英雄、探险家、魔法师、亡命徒、照顾者和老中医、士大夫等诸多前身,不同的前身可能来自不同的书写传统,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从清代悟元道人刘一明《三教探原——西游原旨》中的孙行者着装,以及清人溥儒所画《悟空初会黄袍怪》中身披紫衣的孙悟空,可以看出其前身“紫衣秀士”形象的端倪。清里人何求纂《闽都别记》第141-143回“拓天换心认接面丈,丹霞出丑反送身面”中,描述了一位全身红毛的猕猴,原系隐士豢养,年久成精,到处为非作歹,犯下奸淫妇女的罪孽,被临水夫人陈靖姑抓住,阉去淫根,安顿于乌石山“宿猿洞”后改邪归正,进而修得法力无边,为人消灾祛难、显圣佑民,称为“丹霞大圣”。《夷坚志》亦载,猴妖喜欢变化成美男子形象(唐《诗话》中的“白衣秀才”形象),掳走并奸污妇女(元杂剧中的强抢凡间公主为妻),被临水夫人陈靖姑降服后改过自新(临水宫出土的“紫衣秀士”士大夫形象)。《喻世明言》第二十卷“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也讲述有陈从善被齐天大圣申阳公绑架的故事。福建山民担忧猴妖还会作祟,就在八闽各地,诸如福州仓山城铺头“齐天府”(清人尤侗《艮斋杂说》载)、华林坊尾后岚里“齐天大圣庙”等地为其修建庙宇,把猴妖赋予人形并当作是神明来祭祀(祭祀带来灾祸的邪神以祈其庇护),其中以顺昌宝山之巅南天门双圣享坛内供奉镌刻有“宝峰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的元代墓祭冢式神位最为著名,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东南亚各地信众公认的大圣祖身。至此,猴神崇拜从最早的“祀厉”逐渐转变为“降福正神”,“降福正神”又被广泛地被称为“(齐天)大圣”。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