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建阳区深化林改:让青山常绿 助林农得利

2022-05-18 08:37:0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编者按

2022年是林改工作实施20周年。20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龙岩市武平县调研时强调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并明确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

20年来,南平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改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奋力开拓、大胆创新,让南平林业发展充满生机活力。

本报今起推出“砥砺前行二十载 南平林改再出发”系列报道,集中宣传20年来,闽北各县(市、区)在林改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和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持续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春夏之交,满目葱郁。站在建阳区莒口镇中?村的一处山头远眺,参天杉木青翠,杜鹃花开似锦,闽楠的新绿夹杂其间,林分层次分明,一派生机。

回望20年前,一场从“山下”到“山上”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省拉开序幕。林改20年,建阳区也在这场改革中不断探寻更广阔的绿色发展空间:累计建立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35个;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亿元;林业总产值208.5亿元,增长了20倍;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1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6.16%提高到78.23%,森林蓄积量从1746万立方米提高到2847万立方米……

一串串数据,勾勒出建阳区林改的生动实践。

林改,吹绿潭城“青山”

一场雷雨,竹林更显苍翠。今年67岁的吴景明是建阳区徐市镇唐科村的种竹大户,最近,他每天上山采挖鞭笋,抚育竹林,十分忙碌。

自2003年福建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建阳区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启动以落实“四权”为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吴景明一家4口人,以人均10亩山地标准,一共分到了40亩山地,“靠山养山毛竹山,金山银山奔小康。林子分到个人手上,大家的积极性立马高了起来。”敢吃“螃蟹”的吴景明说,分山到户后,他在村里承包了200余亩荒山栽植毛竹。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有着高中文化的吴景明深谙科技对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他加入了当地竹业协会,并自学育竹知识,还投入资金修建竹山灌溉设施、竹山机耕路等。“竹园子当菜园子养,现在‘小年’也可以改‘大年’了。”吴景明笑呵呵地说,“尽管今年是‘小年’,从年初到现在,光春笋就挖了2万多斤。”眼下,吴景明的儿子也成为了“新农人”,为自家的笋干注册商标,推广品牌,一家人的竹林经营风生水起。

生产主体的活力,释放改革带来的强大生产力,由“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建阳区的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如今,建阳区林地面积27.3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

林改,让青山变“金山”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林权改革在释放强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道道新的难题。林木因其生长周期长等特殊性,分山到户后碎片化的山林并不是现代林业实现最优发展的良好基础。林农多散小、缺乏造林资金、缺技术、生产方式单一等问题随着林改推进逐渐突显。

破题之钥,唯持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

1  2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