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文明 > 正文

王智军:十四岁人生路,十一年志愿红

2022-04-27 15:26: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4月27日讯(通讯员 李韧筠 詹国兵)“爷爷现在是红灯,不能过马路,等绿灯亮了之后,我扶您过去。”温暖日光下,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少年志愿者,正在耐心为斑马线前腿脚不便的老者解释交通规则,整整3个小时的文明劝导过程中,少年一直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路况、车况和行人动向,认真履职,一丝不苟。据一旁的其他志愿者介绍,这名年仅14岁的志愿者名叫王智军,从3岁起就开始跟随父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经在福建志愿服务网站累计志愿时长1193小时,他不仅是南平市延平区义工协会中年纪最小的志愿者,也是义工协会中唯一一名志愿服务年限超过10年的未成年志愿者。

王智军从2011年开始跟随父亲参与公益服务,那时南平市延平区义工协会还未成立,尚未担任协会会长的王桂武一边做着邮递工作一边帮忙照顾杨真堂的残疾老人薛泰宁与双目失明的薛泰锡。3岁的王智军就跟着王桂武一起奔走于街头巷尾,看着爸爸帮助薛氏两兄弟买菜、寄信、领取生活费用,笨拙地学习爸爸的样子,为薛老助推轮椅、打扫卫生、清整衣物。别的孩子在与同龄朋友嬉闹时候,王智军在跟爸爸陪薛爷爷聊天解闷;别的孩子在游乐园玩耍时候,王智军在跟爸爸带薛爷爷逛街散心……王智军记忆里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自己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随父母辗转于延平区内不同乡镇街道的场景。延平区的21乡镇(街道),王智军每年都会跟着义工协会的叔叔阿姨至少跑上一遍。

“小小的一个人儿,跟着我们这些大人做着一样的公益服务,从不喊苦,也不叫累。”彭玉萍说自己2018年加入义工协会的时候,王智军还在读小学四年级,当时他人才刚到自己肩膀高,却像个小大人一样,仔细地告诉自己义工服务的注意事项,与孤寡老人聊天、帮贫困户打扫卫生清洗衣被、拾捡垃圾分门别类,这些事情王智军做起来熟练得就像是刻进骨子里一样。她到现在都还能想起王智军那时一脸认真神情地告诉自己:“绝不能拿贫困户的一针一线”,而这一句话,也成为了自己参加志愿服务多年一直恪守的信条。

义工协会时常需要下乡服务,王智军并不善于坐车,第一次到巨口乡为贫困户送温暖的时候,他忍不住在车上吐了起来,等经历3个多小时的曲折山路终于到达目的地后,王智军也已经一脸惨白、吐无可吐了。当时身体不好的母亲安慰他道:“坐车难受,可以忍、可以慢慢适应,作为志愿者,自己苦点累点,却能给予别人帮助,这就是最快乐的事了。”王智军的母亲早年曾做过小肠肿瘤切除手术,需要长期吃药静养,但她却仍坚持着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疫情防控期间,与义工协会的志愿者一起在核酸检测现场,帮助引导参检人员、维持现场秩序,而母亲的谆谆教导与身体力行,也进一步坚定了王智军助人为乐的决心。

“父母就是我最大最好的榜样,我在他们的引导下走上了公益服务之路,积累了许多学校里体验不到的经历,也体会到了帮助他人与奉献社会的快乐。”王智军的家庭并不富裕,母亲体弱静养在家,奶奶和叔叔都是精神病患者离不开家人照顾,并不富裕的五口之家只能依靠父亲王桂武一人的微薄收入勉强支撑,但即便如此,王智军与父母也从未停止过对他人的帮助。交通文明劝导、看望困难户、志愿捡拾垃圾……只要是与义工服务相关,只要是在双休日和假期,王智军都会踊跃报名参加,每月至少2次的义工活动与其他零星的公益服务几乎占据了王智军所有的周末时间,也让义工协会成为了他熟悉的“第二个家”。

“我想要把当义工作为这辈子的志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会在这条公益之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谈起未来,王智军说自己并没有太远大的梦想,只是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之人,坚持在公益这条路上,长长久久地奉献下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