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三茶”统筹,走好乡村振兴路

2022-03-15 09:11: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深入推进“科特派”

科技特派员制度1999年发源于南平,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20多年来,他始终关注着这项制度。

春耕时节,走入农业生产一线,到处是科技特派员忙碌的身影。“用电脑控制做青程序可以减少人力资源,大大提高茶叶标准化水平。”作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主要负责茶叶加工方面的指导、培训。最近,他正在茶农中推广做青自动程控仪。

去年,作为南平市首批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向总书记汇报了科技特派员助力茶产业发展的情况。

刘国英说,成为科技特派员的20多年里,他看到了制度推行至今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突破。“原先我们更像是技术服务部门,安排点对点对接,服务范围有限。现在不仅服务范围扩大了,还由‘选派’改为‘选认’,基层直接提出需求,由科技人员主动发布成果实行‘菜单式’供给模式来回应,服务更广也更加精准。”

如今,刘国英成为省级科技特派员,以武夷山为主阵地,服务有需要的乡镇、企业。“总书记说要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对我们这些‘老科特派’也是一种鞭策,我们将在新的征程上发挥更大的光热。”

土壤环境优化技术、“以螨带菌治虫”生物防治技术、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去年以来,我省兴起全面建设生态茶园浪潮。目前,生态茶园占全省茶园80%以上。

“得到总书记的认可后,我们备受鼓舞!去年我们以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为示范,重新注册了以我牵头的科技特派员团队,服务南平全市的茶产业发展。”廖红说,“现在团队成员组成丰富,有大学老师、武夷山当地及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科技特派员、茶学专业的学生。最早跟着我们做试验的茶农也成了技术能手,帮助推广生态茶园技术,科特派的力量更大了。”

组团联动方式的升级,打通了科研成果服务农业的最后一公里。“团队到处去作示范,把农业科学技术展示给老百姓看,让他们接受了,才能推动科研成果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等多重效益。”廖红说。

“我们鼓励个人科技特派员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整合相关科技人才资源,逐步加大团队科技特派员比例,包括团队科特派、法人科特派和行业服务团等形式,推动‘单人单点’服务向组团联动服务转变,提高服务实效。”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我省新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2319名、团队科技特派员1167个、法人科技特派员51个,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乡镇及重点建制村全覆盖。

乡村振兴底气足

春节后,燕子窠生态茶园迎来了一场暌违多年的大雪。初晴日,茶农杨文春来到燕子窠,查看自家310亩茶树长势。对于今年的收成,他很有信心:“茶芽仍在休眠期,尚未萌发,降雪不仅不会造成减产,还能降低茶园虫口数量,有助于茶树内含物质积累,今年的春茶应该会更香。”

去年,正是在这里,杨文春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我向总书记汇报了近年来茶叶质量的变化,他很高兴!”回忆当时的场景,杨文春仍难掩激动,“除了种植生态茶,我还新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探索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保证茶叶生产质量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

随着茶叶的优质率和精制率不断提升,杨文春家茶叶收购价提高了不少,年收入已超过30万元。而今,在武夷山,因茶而兴的茶农们正在思考,如何把这一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在星村镇黄村村,茶农们自发组建“茶部落”,共谋打造生态茶园公共品牌,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实现抱团发展、提增效益。

一片神奇的叶子,铺就乡村振兴路。作为茶叶大省,福建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400亿元。全省茶叶主产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达40%以上。

在福建广大乡村,特色产业富农的故事俯拾皆是:在平和,一粒蜜柚撬动百亿元产值,创下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和品牌价值六个“全国第一”;在宁德,一尾大黄鱼游出百亿产业,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永安,一根竹子被“吃干榨尽”,通过三产融合,小竹子做成了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生态禀赋优越,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

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便为福建擘画了农业发展蓝图。亲手推动培育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福建始终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2021年,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2万亿元,形成农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9个、十亿强镇79个、亿元强村146个。福茶、福果、福稻、福菜、福菌……“福”字号农产品正不断实现自己的市场号召力,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张辉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