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综述
2022-01-04 08:56:0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冬日的闽北大地,碧水丹山层峦叠翠、绿意盎然,处处孕育春天的希望。
此时,南平市五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召开。
五年栉风沐雨,五载春华秋实。过去的五年,是南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也是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在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
聚民心、议大事、保落实、促善治。五年来,在南平市委坚强领导下,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全方位推进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作出人大贡献。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
五年来,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人大工作的生命线,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持续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筑牢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思想根基。
坚决执行南平市委决策部署。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不折不扣执行市委批示、贯彻市委意图,始终做到人大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同频共振,无论是“百日攻坚”“四比六促”,还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都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确保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充分发挥人大党组作用。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党组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党的建设高标准确保人大工作高质量,强化机关党建工作,党建引领立法的做法入选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
始终坚持尊崇法治
良法护航绿色发展
“法者,治之端也”,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五年来,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成为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新常态。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质量和效率并重,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特色立法,地方立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共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10部,立法数量居全省前列,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其中,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条例等法规,为全国同领域首个地方性法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市情探索创新,织牢织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网络,用高质量立法筑牢生态文明之基。保护百处水源点,制定《南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守护千里河岸带,制定《南平市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呵护万顷绿地网,制定《南平市城市绿地管理办法》,增加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市容和环境卫生关乎城市形象和群众切身利益。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群众“关键小事”作为立法“头等大事”,制定《南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南平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南平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有温度的民生立法助力南平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成功入选海绵城市国家试点。
《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让朱子文化遗存留下来,推动朱子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发展;《南平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条例》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守望;《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一步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让法规条文融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发展理念,从法治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
服务大局彰显担当
发展大局之所在,就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聚焦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综合运用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执法检查、建议督办、听取审议专项报告、满意度测评等监督“组合拳”,五年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83项,开展执法检查25项、满意度测评7次。
聚焦计划预算执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实施,听取审议“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等报告,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提高了南平市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对《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及七大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审查、作出决议。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现代绿色农业发展、茶产业发展、南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等专项报告,开展森林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等执法检查,开展“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专项视察……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聚焦美丽南平建设。听取和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报告,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调研,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集中视察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围绕行政中心搬迁,促进城市形象和品质“双提升”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视察或调研,倾听民声、汇集民智,找出症结、理清思路、提出办法。
聚焦法治南平建设。打好司法监督“组合拳”,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开展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调研,推动平安南平建设。受省人大常委会委托,首次组织对市监委开展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调研。连续三年对法院执行工作开展监督,连续两年对检察院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工作进行监督,督促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五年来共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70件。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依法维护群众利益
“万家灯火收眼底,百姓忧乐上心头”。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发展所需、民生所系、民心所向、基层所盼,切实回应党的主张、法律要求、人民期待、代表建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五年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紧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食品卫生、教育医疗、体育健身、就业养老、小区改造、住房保障等重点工作,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相关工作报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动民生改善。
始终坚持机制创新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五年来,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代表工作载体,全力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南平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代表议案12件、建议916件均按期办理答复。对3件议案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群众关注度高的24件建议列为常委会重点督办件。
持续深化“双联”工作机制。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达2350人次,指导各县(市、区)建设代表活动室示范点80个,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各县(市、区)在乡镇(街道)建立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139个,中心村(社区)活动点671个,工业园区或企业活动室7个,行业代表联络站7个,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
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届内举办履职培训班7期,培训代表700多人次。广泛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参加专委会、工作委的专题调研等活动。提高代表活动经费标准,建立代表履职补助制度。编撰《情怀与使命》专集,展示代表履职风采。
依法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9077名。
始终坚持能力建设
不断锤炼干部队伍
五年,时代长空风起云涌;五年,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五年来,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在加强自身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健全完善人大运行机制。设立法制、财政经济、社会建设、监察和司法等4个专门委员会,加强人大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切实加强人大机关建设。始终重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廖俊波精神,着力打造“五讲五有”的人大机关。统筹做好人大宣传研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讲好南平人大故事,成立南平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课题调研成果,五年来在省委《调研内参》等刊物登载11篇调研文章。
担当新使命、砥砺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全方位推进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南平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奥)
相关阅读:
- [01-01] 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召开
- [12-01] 南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召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