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科特派:把更多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

2021-10-28 08:46:0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松溪县旧县乡下塅村,科特派叶敏(左一)在指导果农种植柑橘。黄杰敏 摄

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建瓯市房道镇西际村打造的“千竹园”成为当地农旅融合新地标,吸引许多游客观光。(南平市科技局供图)

科特派李兴华(中)在浦城指导农户种植葡萄。黄杰敏 摄

建瓯东游镇盛前村科特派叶恭贵(右一)在指导农户种菇。黄杰敏 摄

科技特派员制度展示馆内,参观者在听工作人员讲解。本报记者 赖昊拓 摄

“科特派制度源起‘三农’,近日获评全国人才创新工作案例……”近日,在南平市委党校内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展示馆,一批参观者仔细听着讲解员讲解,不时提问并加以记录。他们是由国家歌剧院编剧和影视公司创作人员组成的采风团,正计划拍摄一部描写科特派生活的电视剧。

“展示馆的图文、实物资料翔实齐全,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来自世纪长龙影视公司项目部的张树青表示,要想创作出真实、接地气的好作品,对科特派“前世今生”的了解必不可少。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闽北山区的农业大市,南平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农业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农民增收缓慢。

1998年11月,南平市组织开展“千人大调研”,全市千余名干部进村入户,为“三农”问题把脉问诊。调研中,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等问题反映突出。

经过“千人大调研”,“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成为南平市上下的共识。把科学技术直接导入农村,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成为南平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1998年12月,南平市下发《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下村服务”活动的通知》,从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部门选派初级以上职称、有一定科技服务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驻点建制村开展服务。1999年2月,南平首批精挑细选的225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全市215个建制村,直接对接农村基层展开科技服务、产业帮扶,将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南平调研后,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的署名文章,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工作基础”的农村工作思路。此后,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始在全省推行。

同年11月,科技部在宁夏等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至2004年底,全国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0余个县(市、区、团场)实施科特派制度。2012年起,科技特派员工作先后7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广泛实施,国际社会也开始关注科技特派员制度。2010年以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等国际机构和组织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并与科技部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和合作。2012年5月,科技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了《关于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国际合作的框架方案》。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一个地方的探索实践正式上升为国家制度安排,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平市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目前,我省科技特派员所提供的创业和技术服务已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包括我省科技特派员在内,22年来,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领办创办企业或合作社达1.5万家,平均每年转化示范3万余项先进适用技术,为科技兴农富农作出了突出贡献。(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