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正文

南平市高质量精准脱贫工作综述

2021-09-26 18:38:24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南平10个县(市、区)都是苏区老区,其中5个曾经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34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帮助苏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使命重大。

这是一份殷殷嘱托。

“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这是一份特殊担当。

向贫穷宣战!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发挥“绿”的优势,做出“创”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高质量精准脱贫之路。

力量汇聚,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五年来,全市安置住房完成投资4.7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3644套,入住率100%,10261名搬迁群众全部挪出穷窝窝。

五年来,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先后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面退出。

五年来,全市2个单位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51人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4个集体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把抓党建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干群同心合力作用,培育脱贫攻坚“排头兵”、锤炼脱贫攻坚“急先锋”、奏响脱贫攻坚“协作曲”。

尤其是2019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高质量推进基层党建的要求,创新推行机关联乡村促振兴、机关联社区促治理、机关联企业促发展、机关联商会促回归“四联四促”机制,从市县乡机关单位筛选出1695个有较强战斗力、执行力、创造力的党组织开展“一对一”结对共建,实现全市1635个行政村(含346个贫困村)全覆盖;持续开展下派村支书工作,做到贫困村下派第一书记全覆盖;组织发动114家企业(商会)与126个村开展结对帮扶……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冲击和影响。

面对新的考验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坚持“两场硬仗一起打,不获全胜不收兵”,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无一人受新冠肺炎感染,无一人因疫情返贫或致贫。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大扶贫体系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

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大扶贫体系,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地区不同,扶贫对象不一样,工作方法也应因地制宜,而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的脱贫方式。

2016年以来,我市重点实施“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全市依托10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106家扶贫龙头企业、105家扶贫产业合作社、151名创业致富带头人、100家农产品品牌企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生产11106户,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6.78%,实现贫困村村均增收3.85万元,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脱贫攻坚,既要筑牢前方,又要稳定后方。

为实施精准扶贫,走可持续发展扶贫路,我市整合省、市、县三级农技、畜牧、林业等科技特派员队伍,实现346个贫困村派驻全覆盖,90%以上的村设立了科特派服务点,并大力推行“找好一条路子、抓好一个班子、建好一个机制、打好一个基础”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特派与下派村书记、挂钩扶贫单位和结对帮扶干部的有效衔接联动,为贫困户提供点对点的精准科技服务。

易地搬迁扶贫、低保政策兜底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对口扶贫、捐赠扶贫……贫困地区面貌日新月异,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五年的奋勇拼搏,五年的决战决胜,我市贫困村实现华丽蝶变,贫困群众绽放笑脸,如诗如画的幸福图景迎面而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冲锋号角再次吹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前,闽北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以昂扬斗志再出发,向幸福生活大步迈进!☉卢国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