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松溪路下桥:追忆革命岁月 传承红色文化

2021-09-07 18:09: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松政农民暴动纪念馆 周燕兰/摄

东南网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松溪县发生了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瓯)松(溪)政(和)农民武装暴动,在白色恐怖下播撒火种,迅速呈燎原之势。如今,在松溪县花桥乡路桥村矗立着一座路下桥民众会暴动纪念碑,纪念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1929年6月19日,路下桥民众会班长伍弟奴带领17名青年农民,带上土铳、大刀、长矛,到塘边村庆下自然村捉拿“税棍”(当时的“太保爷”收捐税者),揭开建松政农民暴动的序幕。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农民暴动,是继崇安县(今武夷山市)上梅暴动之后竖起的闽北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二面红旗。

“1929年清明时节,路下桥村民张天送回乡给母亲扫墓,将崇安上梅农民暴动的消息带回,村民们热血沸腾准备大干一场。随后,中共崇安县委派伍弟奴到路下桥领导农民暴动。”路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华金介绍说。

1929年10月,中共崇安县委书记陈耿到松溪路下桥视察指导,开展建党工作。同年12月,中共松溪特支在松溪路下桥与浦城交界的莫上村社王庙成立,隶属中共崇安县委领导。自此,松溪有了共产党,松溪人民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1931年9月,随着“民众会”领导人的先后牺牲,历时三年的路下桥“民众会”活动也转入低潮,但他们的英勇斗争却点燃了建松政地区的革命烈火,为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松政农民暴动后,党组织持续在路下桥附近活动,1938年1月,闽东北抗日义勇军400多人在路下桥集结整休,其中建松政游击区输送了370多名抗日健儿,北上江西铅山石塘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杨华金说道。

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在皖南事变中,绝大多数承担着保卫新四军军部的重任,在与顽军的搏斗中为抗战的神圣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采访中,杨金华还和我们聊起了他爷爷的一段难忘岁月。

“当时红军一直住在我家里,国民党得到风声后,把我爷爷抓了起来,还截断了他的两个拇指。”谈起他的爷爷杨华金红了眼眶。

谈到这段红色历史,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董生有。他是松溪县郑墩镇黄沙村人,1941年11月接任松溪县委书记。1944年12月,由于内奸出卖,董生有在花桥乡路下桥的西溪村后门山受伤被捕。1945年1月,在浦城县城关小西门外英勇就义。

“他的两个警卫与国民党里通外合,将董生有的脚和手都钉在木门上,手段非常残忍。”杨华金惋惜地说。

2009年12月,松溪县在路下桥建立了建松政农民暴动纪念馆,作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范鑫琳 蔡骏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