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做强工业“两化融合” 擂响“产业转型升级”战鼓
2021-09-05 12:22: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诚安蓝盾实业有限公司员工操作KDT高速自动封边机 陈春花/摄
东南网讯 “从去年到今年,因为疫情,生产钢门的钢板价格持续高涨,造成我们的成本持续增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企业深度推进‘两化融合’,不但扛住了风险,而且还逆势增长,实现了盈利。”9月4日,正在车间察看智能化制造工业门的福建诚安蓝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相林告诉笔者。
位于邵武市的福建诚安蓝盾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门业及房地产业为核心业务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工作,投资700万元引进ERP系统和MES系统,根据订单可以制定不同模块的生产计划,对下料、封边和打孔等环节实现全智能化生产,既节约板材损耗,又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用工量同比减少20%,产能却提升了30%,大大地节约了人力,并实现了订单快速交付以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管理效能。为此,福建诚安蓝盾实业有限公司被福建省工信厅认定为“2019年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杜氏木业锦尊竹产线计划员通过mes系统把员工日计划加工任务存储在物料IC卡,并下发给现场班组长。 陈春花/摄
同样,邵武杜氏木业也在不断做强做深工业“两化融合”,率先引进ERP系统管理软件,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和内控体系,对生产进度、产品配套、品质管控、进销存等进行又快又准的管控,使财务成本分析和报价变得简单而准确,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均大幅提高。
邵武杜氏木业集团信息部部长皇甫东方说,原来员工一进厂就要去抢料、找料,不仅浪费时间,员工之间还难免产生矛盾,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成本管控和物料管理。实行信息化后,现在每个员工就在电脑上输入任务信息,导入IC识别卡,员工在操作台显示屏上可方便快捷、随时调阅,企业管理就出现了质的飞跃,从定性管理转为了定量管理,而定量管理则能减少各种人为的因素干扰,所以在提高质量、安全生产、降低成本等方面更有保障,最可观的是效率提高了四至五倍,为技术攻坚找到有效途径。杜氏木业集团锦尊竹业厂长吴武强说:“引进信息化系统后,有力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而且效率也从去年每月100余万元增加到近600万元。”
杜氏木业锦尊竹产线员工拿着班组长下发的物料IC卡,通过现场智能工位机系统刷卡完工当日加工任务数据。 陈春花/摄
邵武是闽北工业重镇,在推进百日攻坚战行动中,邵武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特点,围绕加快推动竹木加工、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作为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和突破口,重塑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主动适应国家推行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趋势,在“两化”融合的道路上,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软件和工控系统的集成和应用为纽带,通过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规律,持续投入和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实现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为生产端注入强大动能。
为提高百日攻坚战的实效,邵武市经济开发区还通过举办“两化融合·智能赋能”专题分享会和政策引导、龙头企业带头等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元素,实现生产环节的单项或集成应用,大大提升了科技水平,有力助推企业提档升级,破解了工业产业发展“瓶颈”,力促传统产业化蛹成蝶、自我蜕变。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措并举之下,邵武企业百舸争流,竞相绽放。诚安蓝盾、味家家居、福人森工、鑫森炭业、远翔新材料、大诚家居、现代家用等20多家企业纷纷行动,积极强化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和品牌打造等各个环节的深度应用,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效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擂响传统产业升级的时代强音。(陈春花 刘建飞 邓贤龙)
相关阅读:
- [09-03] 邵武:率先试点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 残疾人居家可享受个性化服务
- [09-03] 邵武:“开学第一课” 安全无小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