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红色历史谱写红色篇章 红色文化续写红色未来

2021-08-26 18:12: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建瓯市迪口镇的西坑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闽东北游击区的活动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又是中共闽浙赣省委和福建省委机关活动所在地区之一。

来到西坑村,闽浙赣省委驻地纪念馆肯定是首选的“打卡点”。这是全国首家具备一定规模,全面介绍闽浙赣省委曾驻地建瓯迪口的红色历史纪念馆。馆内展示、陈列的展品有百余件,全面翔实地介绍、展示了闽浙赣省委机关、闽浙赣游击纵队与老区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其中,最著名的一段,莫过于“奇袭迪口乡公所”。

迪口镇党群工作者郑锦兰说:“在1947年的4月间,左丰美和郑荣堂就带领部队来到屏古瓯的交界处,部队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壮大到200多人。后来这200多人的枪支弹药都不够了,怎么办?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化妆成便衣队,潜入到迪口的乡公所里面去,以智取的方式,以零伤亡的记录夺取了敌人的枪支弹药,并且给群众分粮,分了6万斤的粮食给群众。”

时光如水,硝烟早已散去。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老区人民经历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这种“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的劲头,在西坑村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而如今,在“乡村振兴”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西坑的人民群众豪情如昨。

从去年开始,西坑村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仅今年1月至7月,村里就接待了三千多名游客,他们都是冲着红色旅游来的。西坑村利用村里的景观林,建成一片“红军林”。这片森林里,有当年保障物资供给、绕过敌人眼线隐密的“挑粮山道”;有红军游击队反“清剿”,掩护村民躲避的“红军洞”;有为游击区、省委驻地担任警戒、协同任务的瞭望台。

西坑村的红色旅游,让游客聆听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也让心灵沿着“红色之路”,感受游击战争年代,西坑革命老区这块红土地上走过的艰辛历程。

迪口镇西坑村党支部书记游福兴说:“我们村发展红色旅游这些年,已经吸引到不少的游客,也打出了一定的知名度。绝对不能浪费这些资源,一定会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红色资源释放旅游价值。如今的西坑村,正在迪口镇和上级文旅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深度挖掘红色资源,重新梳理红色旅游线路,并与民宿经济、周末休闲游相结合。

迪口镇西坑村党支部书记游福兴说:“接下来会建一些小木屋,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我们的红色旅游、康养旅游,最终的目标是帮助村民致富,让这个村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曾经的西坑村,记载着永不磨灭的红色历史。将来的西坑村,也一定能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上大有作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行动才能深刻诠释“初心”与“使命”。眼前,勤劳朴实的老区人民正在克服重重困难振兴乡村,让红色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的延续。我们祝愿老区走上生态发展之路,在不久的将来,西坑的百姓们都能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林 萌 刘文博 徐健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