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集大学子到建瓯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1-07-20 18:39:4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近日,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兴乡助农青年实践队在李凡老师的带领下,从厦门北站出发前往建瓯市小松镇进行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将调研实践地的兴农形式以及村民生活状况,宣传环保相关知识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实践队积极响应师范学院领导在出征动员仪式上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即遵守实践所在地及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身防护;注意言行举止,展示集大学子良好的精神面貌;提高安全意识,注重交通饮食安全。在前往建瓯之前,队伍组织开展会议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对细节进行了商讨,如与联系车辆、安排住宿、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等。出发当日,队伍保持充沛的精神面貌,能够做到保持联系、集体行动、不擅自离队、相互照顾、团结一致、服从组织安排。

历经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实践队于当日15:00左右到达住宿地点。艺术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映地方特色。休息整顿后,为了解当地的情况,实践队在当地居民的带领下,开始在周边环境走访参观。实践队提前了解到,当地有名的建瓯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桩、树蔸、树瘤、竹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灵活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各种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的作品,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瓯根雕先后有300多件根艺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实践队伍来到当地的根艺城,走进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介绍下,实践队伍的同学们欣赏了许多雕刻栩栩如生、精雕细刻的人物,也看到了未精雕琢、不拘一格、自成一派的原材料,为构思五年,雕刻三年,凝聚匠人精神的巨作赞叹,体验自然和艺术巧妙结合的和谐之美。

在根艺城,实践队还观赏了曾作为“斗茶”的器具闻名天下的建盏,它具有悠久历史,具体可追溯至宋朝,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称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等。在传统的烧窑中经过1300多度高温的锤炼,一只只建盏如浴火重生的精灵,图案各不相同,绽放独特的光芒。星斑油滴外观如闪耀的星星,是油滴斑;有雨点油滴如雨天之后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迹;有鳞片油滴如鱼鳞般呈片状,层层叠叠;有兔毫斯如同兔毛云朵,纠缠萦绕。最奇特者,当属曜变,其中发出的幽蓝色金属光泽,熠熠闪烁,散出的七色光有“盏中宇宙”的美誉。“建盏的种种变化,妙不可言。”是实践队成员的一致感悟。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文化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地方文化是历史的见证,当地凝聚力的集中表达,更是对自己家乡深厚的情感寄托。唯有当地村民对自己家乡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热爱,地方文化之泉才能涌流,由于对“根”的情感归属,建设乡村的年轻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根雕文化具有浓厚的艺术特征,如何得到保护和发扬,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卢文倩 傅静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