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 2020 > 2020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 要闻 > 正文

金融扶贫:看小山村修路造市 共圆兴业致富梦

2020-12-16 21:23:47   本网记者 陈艳 通讯员 黄青青 杨文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2月16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 通讯员 黄青青 杨文捷)脱贫攻坚,事关千家万户。如何因地制宜地破解贫困村的脱贫难题?南平市政和县大梨溪村在兴业银行的对口帮扶下,亮出了不少妙招。

党建引领转型,奠定脱贫致富基石

2017年以前,大梨溪村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山高水寒,土地贫瘠,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8000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2017年,兴业银行下派大梨溪村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年和来到当地时,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当地劳动力严重匮乏,“深度贫困”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何找到脱贫之匙成为曾年和眼下的重中之重。

...

兴业银行下派大梨溪村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年和号召党员干部做致富的带头人,带动群众发展产业。 兴业银行南平分行 供图

曾年和首先想到以“党建+金融”模式引领产业发展。他积极号召党员干部做致富的带头人,带动群众发展产业,邀请技术人员到村给农户进行吊瓜种植培训,并利用“一村一大学生”计划、“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雨露计划”“农村实用基础远程教育培训”等项目,加强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管理。通过深入调研,积极发挥大梨溪村的自然生态优势,将其融合至澄源乡红色休闲康养旅游整体规划中,同时谋划发展冷水鱼养殖实现财政增收。同时,曾年和还利用废弃小学旧校址进行村部办公楼改造修缮,村口的荒地变成一方深水鱼塘,对村部周边河道、农田进行整治改造,筑坝抬高水位,形成人工景观湖,与省级文物古廊桥、奶娘宫、福兴庵、龟岩洞瀑布等连片打造发展成为生态康养、历史文化休闲旅游村。

就这样,通过党建引领,大梨溪村实现了产业转型。然而,产业兴了、产品有了,地处偏远的大梨溪村仍是养在深闺之女,要想富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兴业墟市,打造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2019年7月,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一行到政和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在大梨溪村调研时,陶以平指出,要充分结合扶贫村实际,尝试为当地提供“墟市”,积极、持续推进金融扶贫探索实践,切实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一个月后,兴业银行南平分行“兴公益”志愿服务队带来的“兴业墟市”在大梨溪村首次开市。

...

“兴业墟市”以物易物,将村民所需日用品带进村,将大梨溪村的农产品带出去 兴业银行南平分行 供图

“墟市”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赶集”,便利了村民日常生活用品等物资的一次性采购。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兴业墟市”接连三次来到村子里。

“村子里以前没有过‘墟市’,很难得见到这么多商品。”村里不少参加过“墟市”的老人感慨地说。

这样的集市丰富了村民的生活物资和日用品获取渠道,也给村子增添了不少生气。

曾年和表示,陶以平行长说过为村子提供“墟市”经济,其实也是以物易物,将外边的东西带进来,把村里的东西换出去的“货郎”做法。

“货郎”,早年间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把南城的东西换到北城,将北城的东西带至东城,长此以往促进了区域内货物的流动。曾年和说,大梨溪村主要的特产是茶叶、地瓜粉和土豆。由于地势高,温差大,再加上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使得这些农作物品质很,但这些好的产品一直无缘与广大的市场对接。可有了这样的“墟市”之后,兴业银行用以物易物的形式将村子里的特产带出去,为村子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

村民陈榅全每次的“墟市”都会赶到现场交换物资。他说村里老人多,他们要坐车出去采购一趟很不容易,特别需要一些常备的日用品。“墟市”一开大家都踊跃地拿自己种农产品来换,都想着能多换一点。

正是承袭着“货郎”的职责,兴业银行利用“墟市”将外边日用品带进大梨溪村,再把村里的土特产换出来,送到广大的市场中去,并借由兴业银行的影响力,为村里特产解决销路问题。

“接下来,村里要成立合作社,将村里的的好产品做得做得更好,再借助‘兴业墟市’把产品推到更远的地方去。”大梨溪村村主任陈大琳说到这里时,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信心。

修致富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陈大琳的信心不仅源自于“墟市”,更源自村里一年来最大的一项变化,机耕路通了。2019年7月,在兴业银行的帮扶下,大梨溪村经过上下协调和紧张的施工建设,仅用时半年,一条宽六米总长四公里的机耕道在村里上椿桥至庵门峡段建成。这是一条被村里人称为致富路、幸福路的经济主干道。

...

修路修桥,铺筑经济发展的“致富路” 兴业银行南平分行 供图

五十多岁的村民陈大梨一直生活在村里。原本靠山吃饭的他,主要收入都来自山里的毛竹。“原来路才一米多宽,上山砍下的几十斤重一棵的毛竹,都要人力用肩膀扛下山,一天运不了多少毛竹。”陈大梨算了一笔账,面对四公里窄小的山路,原本一人一天最多只能用肩膀扛下十棵毛竹,一棵卖8元,一共收益80元;现在有了这条机耕路,每天砍下80棵毛竹,每隔两天叫一辆卡车上山运走,平均一天收益就是640元。

路通了,仅仅毛竹这一项,就给村民带来了比原本高十倍的收益。

据了解,新建的机耕道沿途涉及村民1000多亩毛竹林、70亩茶园、板栗30亩、水田200亩,90%的村民劳动生产必经此路,这条路一年串起了村里近百万元的产值。村民们表示,相比以往,无论农作物的播种施肥或是果实的采收运输,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大家劳动强度,提升了大家的收入。机耕道的扩建改变了村民肩扛手挑的原始劳作状态,现在可以用农用三轮车和大型机动卡车进行运输,这条路确确实实是条村民脱贫致富的路。

不仅如此,在修村里四公里的机耕道的同时,大梨溪村还将村口的道路再修建上错车道,确保农作可以一路直接从田里运动到村外去。同时,曾年和带领村民积极拆旧建新、立面改造、建文化墙、农村公园、建旅游公厕、改造饮水工程、照明工程、河道整治等等,大力发展民生建设。

...

大梨溪村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兴业银行南平分行供图  

产业转型脱贫,“兴业墟市”助销,机耕路促运。短短几年时间里,大梨溪村的村民们眼见着村里越来越好,生活越过越美,乡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生产生活环境已逐步改观, 美丽乡村建设生机盎然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实实在在拥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圆了村民们多年的兴业致富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