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中华赏石艺术
2020-12-16 17:04:0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奇石上的玄武朱雀图
状若金斧头的奇石
奇石,自古就被不少文人雅士誉为“大自然立体的画、无言的诗、神秘的图腾、无字的天书。”中华民族是最早把赏石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民族。什么是“赏石艺术”呢?就是人在赏石活动中,通过人石互动,给奇石命名并艺术安置的艺术行为,简而言之就是用文化和艺术的视角进行赏石活动。在古代,观赏石称奇石、雅石、供石,西方学者称之为“文人石”。日本称观赏石为“水石”,韩国称“寿石”等。
一、中华赏石的历史飘洒着诗意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所以玉就是美石的泛称。历史上把美石人格化的是孔子,孔子认为理想化人格是“君子”,其标志是:“君子如玉”。因为君子和玉都具备“仁、义、智、勇、洁”五德。“玉”对儒家来说,不仅是外在美的象征,也是一种道德、精神的美丽化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是我国的赏玉文化鼻祖。
中华赏石文化的诞生诗意盎然。东晋时期,陶渊明喜欢石头,常常在一块大石头上写诗、醒酒,并题写“醉石”二字,自此,陶公被尊为中华赏石鼻祖。
中华赏石文化风行于唐代。由于唐朝社会繁荣,文人士子有了追求艺术的条件。从唐初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可以推测出唐太宗是爱石的。王维、刘禹锡、白居易、陆龟蒙、皮日休、杜牧等文人墨客也有爱石情怀。白居易更是中华赏石理论的开创者,他为石头写《太湖石记》,在《双石》诗里写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开启了审石的“丑石观”。宰相牛僧孺对爱石“待之如贵客,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宰相李德裕爱石成癖,为爱石置办别院,广采珍松怪石。当时诗人赏石多为寄情,如杜牧《题新定八松院小石》: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诗人在赏石中看到了石中的三座小山峰,仿佛看到了故乡山水,还有特写的雨滴如玉、青苔葱茏。
中华赏石文化繁盛于宋代,其领袖人物是一天才、一癫子、一文青皇帝。天才指苏轼,苏轼有言:“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雅。”他曾作《前怪石供》《后怪石供》《枯木怪石图》等,常把自己比作丑怪之石来自我解嘲,从而对灾祸坦然释怀。
癫子指米芾。一次他为宋徽宗写屏条,看上了徽宗的端砚,说:“皇上,此砚已被微臣污鸦,皇上再用则臣大不敬,请皇上把此砚赐给微臣,让微臣细细体会皇上隆恩吧。”徽宗准后,米芾不顾墨汁淋漓,赶紧把端砚揣入怀里,徽宗哈哈大笑:“米癫之名,名不虚传啊!”米芾爱石成痴,曾两次遇到怪石设席整冠,下拜称呼怪石为“石兄”“石丈”。
南唐后主李煜的爱石研山传之于宋,人家问米芾是要一座宅子还是要研山,米芾毫不犹豫选择研山;米芾的妻子出身望族,结婚之日,米芾得到陪嫁研山,就“抱眠三日,欣喜之极,即兴挥毫”,为研山题写《研山铭》,却把洞房花烛里的佳人忘却一旁。米芾总结出相石四法:瘦、皱、漏、透,后人奉为圭臬,至今仍然采用。
文青皇帝指宋徽宗赵佶,徽宗自小书画天资非凡,十八岁登大宝而爱好更胜从前。但他因为爱奇花异石而造园林艮岳,搞得国力空虚,民怨沸腾。
当代名人爱石的也不少。著名画家傅抱石爱石爱得一家子都成了石头:大儿名“傅小石”,小儿“傅二石”。作家贾平凹家里摆满了石头,连厕所也不例外,其散文名作《丑石》激起当时社会广泛的共鸣。如今,全国各地石店、石馆、赏石博物馆、石文化研究所等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广东、浙江、广西等地赏石之风更盛,石友众多,成了我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美丽风景线。
二、中华赏石的原因迷蒙着诗意
中华古代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社会精英喜欢赏石呢?
1. 爱美天成。观赏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具有震撼人心的美。带玉质的观赏石更是直观地显示出温润、细腻、娇艳、妩媚、晶莹剔透、五彩斑斓之美。
2. 价值、文化取向。远古先民为生计把石头当做工具,须臾不可或缺,当玉从石中分野之后,由于玉的琢磨不易,只有部落首领或祭司才有使用权。古先民认为玉能通灵,可以沟通鬼神界,丧葬佩玉者,可在彼世界得以永生,许多人想死后在彼世界用度不愁,就生前节衣缩食、拼命积攒陪葬品,这就是华夏厚葬风俗的起源。唐代开始,观赏石从一般石头中蜕变出来,成了人们怡情悦性的艺术品。
3. 石、玉对人有滋养作用。中华文化的根源是《周易》,《周易》的基础是阴阳。医家、兵家、卜家等根据阴阳演化五行,所以石、玉也是有阴阳五行属性的。《本草纲目》中有二十多种可以入药的石头。历代佛、道大德喜欢用籽玉刻画平安牌、福寿牌等,皆因籽玉能封存大德们更多的愿力等能量,能给佩戴者更好地滋养补益、替劫消灾。
4. 观赏石是可人的共情物。观赏石拙朴、坚硬、孤高、耿介、冷峻,观赏石也温润、细腻、娇艳、玲珑剔透、神光内蕴……不同性情的人,都能在赏石中找到与自己相投的因子,得到慰藉,于是观赏石成了沉默而可人的朋友。
三、让诗意氤氲在赏石与生活中
诗意,是赏石命名的灵魂。许多观赏石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天工地造的自然艺术品,有着千奇百怪的形状或纷繁复杂的画面。给观赏石命名,极其考验赏石者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泛学科的底蕴。给一方观赏石予恰当而诗意的命名,犹如画龙点睛,石头自此就有了灵魂,获得了新生,从而价值倍增。
诗意,是艺术赏析的花朵。一方观赏石美在何处、奇在何方?贵在精到的赏析。一个充满诗意的赏析,闻者如听天籁、如饮醍醐。
诗意,是摇曳在我们精神中的桃花源。让自己在书画、诗歌、赏石等文化、艺术活动中多一点诗意,在日常生活里,偶尔停下匆匆的脚步,感受一下清风明月的况味,或许,我们精神的源泉就在那里。(林文 文/摄)
相关阅读:
- [04-01] 赏石:一切尽在不言中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