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挂钩帮扶点政和县脱贫“摘帽”焕新颜
2020-05-13 16:56: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
出资还出人 巧念“致富经” 为使定点帮扶更接“地气”,为乡村脱贫出谋划策,2014年来,兴业银行先后选派陈为亮、曾年和两位同志驻村挂职帮扶政和县外屯乡外屯村、澄源乡大梨溪村。 2014年至2017年,依托“娘家”兴业银行的强力支持,陈为亮带领外屯乡外屯村村民一步一个脚印踏出了阳关道:下步洋自然村建起了一座长15米、宽5米的水泥桥“兴业桥”,库坑板自然村的土路硬化改造成了的“兴业路”。通过驻村了解到困扰村民的“一手”信息后,兴业银行总是想方设法尽速解决:筹措157万元对立基洋自然村5.5公里的进村公路进行硬化改造;筹措900万元资金,修建了2000米的防洪堤,盖起了老人幸福院,建起了垃圾转运站;通过成立养羊合作社和莲子合作社,实现农业增产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三年来,陈为亮心里装着的外屯村建设发展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 扶贫路上,兴业人薪火相传,久久为功。2017年底,兴业银行建瓯支行的曾年和主动请缨前往政和县澄源乡大梨溪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成为兴业银行第五轮整村推进挂钩帮扶工作中向省内扶贫开发重点村派驻的三位“村第一书记”之一。 大梨溪村是福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属革命老区基点村,地处高山可用耕地不足,进村道路狭窄,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当地劳动力严重匮溃乏。 如何找到脱贫钥匙?曾年和深入调研,发现可以发挥该村的自然生态优势,接上澄源乡红色休闲康养旅游整体规划,同时谋划发展冷水鱼养殖实现财政增收。说干就干,他带着兴业银行32.5万元的第一笔扶贫产业资金和福建省财政60万元专项产业资金,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与大梨溪村的村民们齐心协力将村口的荒地变成了一方深水鱼塘,对周边河道、农田也进行了整治改造……大伙都说,跟着曾书记一起干,村容村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大梨溪村毛竹和山林资源丰富,但苦于山路狭窄,运输不便,销路长期受困。曾年和把这一情况向行里一反映,很快就获得了60多万元的支持,用于修建运输林木的机耕路。交通的梗阻一解决,丰富的山林资源很快就变成了“真金白银”。2018年底,大梨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提前实现脱贫“脱帽”。 |
相关阅读:
- [05-08] 兴业银行实施“芝麻开花·科创小巨人”培育计划
- [05-07] 兴业银行成功发行首期300亿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 [04-30] 兴业银行发布《2019年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