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绿色发展的“组织引力”

2020-05-09 09:06:0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南平,开门见绿,处处皆景。近年来,南平市委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不动摇,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创新力和担当劲,用好用活人才资源,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

党建引领,奔向小康好光景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产业带动富民强村。南平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加快绿色发展,选准做优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七大绿色产业,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武夷山市打起生态旅游牌。武夷山脚下的南源岭村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业主”模式,引领村民成立民宿协会,抱团发展旅游民宿、茶业、观光农业等产业,年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

去年,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的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和仁山桔柚生态果园被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公用品牌,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质量背书。在党支部带领下,仁山村种植了1000多亩葡萄,发展了300多亩优质桔柚,打造了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的桔柚生态果园,仅去年就带动村民增收310万元。

好生态才有好出路。绿色发展越有获得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越深入人心。

“好茶离不开绿水青山,没有好生态长不出高品质茶叶。”武夷山市黄村村茗川世府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正华说。村党总支部创新“党建是魂、产业是根”党建工作机制,把黄村村及周边119家茶叶种植生产经营户集中起来,开展规模化经营。2019年,合作社响应市里号召,引导社员种茶减肥减药,转施有机肥,套用绿肥,虽然茶叶亩产同比下降约20%,但茶叶质量显著提升,品牌叫得更响、销路变得更宽。

去年以来,南平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创新推行“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机制,推动市县乡机关党支部与1635个村级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共建,联谋绿色发展、联治人居环境、联创活力支部,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更是深化拓展至“机关联社区、联企业、联商会”,让党旗在防控一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复工复产一线高高飘扬。

政治好生态,催生担当劲创新力

在南平,绿色政绩观深入人心。该市制定了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从绿色经济、绿色效益、绿色创新、绿色生态、绿色生活五个方面设置考核指标,引导干部由注重总量、增速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同时,建立一线考察机制,工作出色、成绩突出的地方、部门快出干部、多出干部,激励干部在推动绿色发展中担当干事、创新突破。近两年来,市县两级提拔重用的干部中,七成来自重点工作和基层一线。

“现在市里既给干事平台、又给成长舞台,我们只要一门心思把工作干好就行了。”年仅31岁的清华大学博士王冲因为在“生态银行”建设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提拔为市自然资源局局长。近两年,南平结合学习廖俊波精神,先后开展了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百日攻坚”、“四比六促”、项目突破年、项目提升年等活动,为干部搭建干事平台,并把工作业绩、考评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

随着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大提升,一些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得以解决。已提任龙岩市长的南平市委原副书记张国旺被称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在他推动下,困扰当地20多年、涉及400多万头生猪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以解决。此外,南平市各级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先后解决了武夷山竹筏工罢工、违规开垦茶山、库区移民拖欠电费等一批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

“南平自然的好生态为干部提供了创业基础,而政治的好生态催生了他们的担当劲和创新力。”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

人才助力,高颜值换好前景

作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凭借好生态和科技特派员的好技术发展百合产业。“全村百合种植面积达1100亩,亩均利润超万元,溪后村正联合其他8个毗连村打造百合小镇,发展面貌焕然一新。”溪后村驻村村支书黄健晖介绍。

此外,南平市不断深化拓展科技特派员制度,成立了13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建设“众创空间”26家、“星创天地”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成立产业技术联盟,有力助推了创新创业。

在科技特派员之外,南平市计划在3年内选拔3000名基层党群工作者,让每个村都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抱负的年轻人才。为此,该市在省内十所高校巡回开展“人才·南平校园行”活动,5551人参加了选拔考试,其中南平籍生源占88%,形成本土人才回归“井喷效应”。

33岁的马涌泉是2016年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的博士,是南平市引进的第一批党政储备人才,现任南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副经理。像马涌泉这样的人才,该市第一批次引进了10人。

围绕“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南平市出台《关于加强南平市人才工作的十条措施》和6份配套文件,以更实的举措、更活的机制和更优的环境吸引人才聚集南平。《措施》提出,要把人才投入作为效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设立市人才专项资金,每年统筹资金不少于2亿元并保持年增长10%以上,并成立市政府直属人才科技投资开发公司。(延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