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抗疫战场上宣传人的“尖峰时速”
2020-02-09 17:20: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东南网讯(记者 林张清 通讯员 陈建明 朱曦)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的战场上,武夷山的最基层有一群人,他们骑着小电驴、挎着小蜜蜂、带着小册子,在抗疫战场上奔波着。在社区,他们逐栋逐栋爬楼,一户一户敲门,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农村,他们逐个村、逐个组,拉网式筛个遍。他们进村入户宣传动员“禁足”,劝阻群众聚集,取消宴席,推动“圩禁”,落实11个“一律”……他们每天都在与病毒竞速,与谣言与误读赛跑,他们的“尖峰时速”,跑出了速度,也跑出了温度,暖了人心、也稳了民心!
用双脚丈量抗疫里程
“26113”“25008”
这两个表面上看着什么关联都没有的数字,却是这个春节武夷山很多宣传人每天都会走出的步数。
上梅是一个山高路远的乡镇。当我们拨通年轻干部方福彬的电话时,他正徒步去上梅乡厅下村田当自然村。这是个海拔近700米的高山村,是上梅乡众多山头村的其中一个。抗疫期间,方福彬需要每天都走去一两个这样的山头村,进行防疫宣传。
通话过程中,电话摁断了一次。再接起电话,他告诉我们,刚才是村里的一个大妈见他手拿小喇叭,播着“戴好口罩……”的广播往村里走把他拦了下来盘问。语气里,很是愉悦,“被拦下,说明我们防控疫情宣传做到位啊!”
这一天,方福彬是步数排行榜里的佼佼者。
4天排查完成6000户——这是武夷街道三姑社区的排查速度。
然而,三姑社区范围广、人口组成复杂,有物业的封闭小区仅有3个,多数是开放式小区。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地毯式”摸排,摸排速度是关键,但是怎么样提高摸排准确更关键。于是,“扫楼”和“白加黑”成了防控新冠疫情阻击战的头四天里的常态。
“开放式小区,划分成三个片区,设置卡口,白天带领着工作队进行扫楼;封闭式小区,拉上物业配合,在原有住户数据基础上,晚上根据亮点住户进行‘扫楼’排查,对未亮灯的住户电话详细询问去向。”李智说。
用智慧纾解抗疫难题
疫情的突如其来,让大家猝不及防。武夷山宣传人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办法总比问题多。
防疫宣传要扎实,怎么办?五夫镇、星村镇、上梅乡、洋庄乡的宣传人,绞尽脑汁、脑洞大开,组织年轻干部,编撰疫情防控顺口溜、拍摄方言短视频、改编网红歌曲创作出《洋庄最美人》《防疫Disco》,再通过微信群在广大群众中转发传播。而岚谷乡村居人口分散,村里老人多,新媒体也失灵。于是,岚谷乡宣传委员陆光明就组织村干部成立骑兵团,用摩托车载上广场舞音响,到各村四处宣传抗疫精神。在一些无法骑车的偏远自然村,就采取传统敲锣打更的方式,组织人员进村喊话,确保抗疫宣传全覆盖。
口罩补给跟不上,怎么办?五夫镇宣委王钦明在网上发现,这几天,有的医生,急民众之所急,在网上科普了大量的自制口罩的方法。因此,打起了自制“土口罩”的主意。他安排镇里工作人员从网上找来自制口罩教学视频,组织村居有缝纫技术的群众,利用棉布、纱布和保鲜膜等材料,按照教学视频赶制“土口罩”,为镇村防疫的工作者筑起第一道防线。
谣言飞、传言多、人手少,怎么办?吴屯是武夷山全市行政村最多,乡干部却较少的一个乡。面临着工作力量不足的困难,该乡宣传委员王勇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这个覆盖全乡各村的工作网络,把18个行政村(场)文明实践站(所)的志愿者组织起来,组成20支文明劝导队,并招募党员干部、乡贤和群众,成立党员突击队、服务队等队伍,一同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宣传正能量,劝导村民不出门、不串门、不聚餐、不传谣。
用贴心服务抗疫同志
在基层心里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
一个小喷壶,一台小蜜蜂,是因为李崇英心里装着群众、装着责任、装着关心。
李崇英,今年5月就要退休的崇安街道办的主任科员。因街道的宣传委员暂缺,就让她暂时承担这块工作。在防控新冠战役中,她没有以老同志自居,而是和年轻的社区工作者一道走街串巷。作为一名基层女干部,她有着特殊的细腻。
在和基层干部一同做工作时,她发现一些背街小巷、乡间小道宣传车进不了,流动音响太笨重,宣传干部常常是累得满头大汗。她及时报告协调街道为辖区15个村居和3支巡逻队都配备购置“小蜜蜂”,并聘请专人录制防控新冠肺炎宣传音频,减轻了宣传员的负担。
在做排查工作中,看到大家只有一个简易口罩,安全隐患大,她又组织人员采购来旅行装小喷壶灌注消毒酒精,让每一位入户工作的同志随身携带,在入户前对自己进行喷雾消毒,保障自己的同时也保障街道每一户的居民。
用委屈赢得群众信任
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出台,一些群众日常活动有了约束,不能再像平日一样来去随意,一时的不适应也对防控工作产生了不理解,对大家三番五次上门做宣传、在交通路口设卡劝阻等工作不支持配合,甚至责骂。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把委屈往心里装,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和责骂,变成了“难得糊涂”,在抗疫征程中继续负重前行。
星村镇是一个商业相对繁华的乡镇,一些商店本可在正月赚个盆满钵满,孰料突发的新冠肺炎的传播,打破了他们的希望,个别商户却迁怒于做宣传工作的同志。“这时候,我们要有同理心,多想想商户们的不容易。”星村镇宣传委员陈孝明这样对一线年轻人说,“当干部做群众工作,就要有一定的胸怀。一些工作在现场和群众计较,往往会激化矛盾,把问题复杂化。相信群众事后会理解我们的工作的。”
除了一些商户不理解,一些小区的大叔大妈们也常常误解宣传干部。
“上门不开门,敲门不理睬。这样的事情你肯定会遇上。”新丰街道宣传委员彭建湘说。“有一天,我们上门发防疫宣传单和宣传小册子。刚到小区门口就被小区里的大妈拦下来。他们认为工作队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发传单,这些传单暴露在外面,也会携带病毒传染,就是不肯让工作人员进去。”
如何化解群众的误解?彭建湘想起了林业防火队的打更人。于是,每天晚上防疫打更人就在每个社区巡回打更提示。既解决了小区宣传进不去,又把新冠肺炎防控更“高调”宣传了。
正是因为,宣传人心里装着群众在工作,一些群众也从不理解转为支持,甚至主动的加入到防控工作中来。新丰街道洋墩等村庄打出“你外出战斗,我为你保航;你保护村庄,我提供支持”等支持标语。一些社区的群众自发的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来一起做宣传工作,转发各种防疫政策,向上门发宣传材料的同志说谢谢,向在卡口劝阻的同志道声辛苦,一些群众自发为在寒风中值守的同志端来热茶、水果表示感谢,甚至主动报名要参加值守劝阻。
用坚守争取抗疫胜利
闽北革命老区洋庄乡是入闽的“北大门”。兴田镇,是进入武夷山的“南大门”。
如何守好这两扇门?
大年初一,接到守好“北大门”的任务和全面落实疫情联防联控的要求。方健立刻分析春节期间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南平籍以外人员的排查、“三管齐下”加强卡口管控、和乡里年轻人一起改编创作《洋庄最美人》战疫歌曲。他一手抓防疫宣传 一手抓积极防控,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可就在这些天里,他没有顾上家中病重的父亲是否收到冷链寄送的药品,没有顾上春节前许给两个孩子的承诺是否兑现,尽管回家只要20分钟的车程。
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方健还作为洋庄乡防疫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协助领导做好防疫的日常事务,兼顾全乡宣传、卫生、保洁等工作。但,他唯一没有兼顾的是家里的老老小小。
而南边的兴田镇,也从大年初一开始忙碌。
该镇宣传委员吴卫斌介绍,全镇常驻户籍人口达3.3万人,与武夷新区毗邻,交通便利,镇内仙店生态工业园区企业众多,南源岭村家家开办民宿,是游客的重要集散地,镇辖区内还有监狱管理局等一些人数众多的重点驻武单位,人口流动量大,外出务工回乡人员也多。
他第一时间在防控宣传工作上发力。“标语海报张贴密度要加大、悬挂横幅数量要增加、LED走字可走尽走、喇叭广播增加频次、多开辟宣传栏……”这些话成了他最多的唠叨。守好“南大门”的责任,让他又想出调用户籍花名册点卯的方式,组织镇村干部对全镇14个行政村的户籍在册村民进行全面摸排。闲下来的时候,他还自驾驶车载上广场舞音响到园区企业开展流动宣传。
防控新冠疫情的十四天,武夷山的宣传人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和群众打成一片。他们用行动缩短了时间的速度,他们用行动延长了时间的长度。
白天,他们带领一群村居干部在一线,夜晚,他们加班加点的进行数据梳理、素材整合,把白天的工作进行个小结,理一理明天的工作思路,把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好的做法在工作群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借鉴。还要再挤点时间,记录赶写稿件,为基层的同志们呼喊鼓劲。
“有很多村组干部真的很不错,写下他们的事迹,是树立身边的榜样,也是传播正能量。”这是他们的共同心声。其实,在这场战疫中,他们自己更是值得我们点赞的一群人!
相关阅读:
- [02-08] 武夷山交通部门守牢入闽北大门
- [02-06] 福建武夷山:交警上街劝返车辆不出行
- [02-05] 袁毅深入武夷山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 [02-05] 武夷山:爱心捐赠 助力一线疫情防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