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政和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助推村级党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2019-12-17 10:31: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 12月16日,在外地打工的政和县铁山镇罗家地村村民吴隆华通过发微信朋友圈帮助父老乡亲销售地瓜干上百斤。吴隆华是11月20日刚转正的中共党员,这是政和县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以来,罗家地村时隔16年发展的一名新党员。

海拔800多米的罗家地村有309户人家1306人,党员14人。这个村曾长期不和谐,政和县扫黑办提供的一份软弱涣散村调研报告显示,罗家地村干部内耗严重,派系斗争持续多年,连续三届九年未选举成立村民代表大会;当村里有合适的党员发展对象时,不同派系的党员故意回避甚至躲避,导致参会人数达不到规定要求,会议都开不了,连续16年未发展一名新党员。罗家地村因此被列入南平市级软弱涣散村。

黑恶势力渗透、侵蚀农村基层政权是导致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和县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结合正在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排查农村涉黑涉恶线索,健全基层组织队伍力量,深入梳理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矛盾纠纷突出问题,给村“两委”班子“对症寻方”“强筋健骨”。

“去年村级组织换届,政和县委、县政府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把村干部‘入口关’,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特别是软弱涣散村。”政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政和县扫黑办主任汤章良介绍说,“县扫黑办联合16个部门建立联审机制,对全县790名村主干候选人任职资格进行审核,共取消了34名候选人资格。”

2018年10月,罗家地村“两委”班子成功换届,换届后村“两委”班子注入“新血液”,村党支部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干部想村民所想,做村民想做的事,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村里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村庄一天天在变化。

“现在的村‘两委’不错,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公厕建好了,廊桥修缮了,村尾机耕道也完成了水泥硬化。”罗家地村村民吴遇宝说,“前几年,村部又脏又乱,鸭、鹅也养在里面,地上长满杂草,垃圾又多,人都不敢走进去,现在很干净整洁。”

今年,罗家地村成立了合作社,种植地瓜800多亩,预计可为村民带来收入300多万元。村“两委”还积极向南平市争取水管铺设“一事一议”项目,该项目建成后,不但解决村民饮水问题,还为村里的消防安全提供保障。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务村务工作步入正轨,重塑了形象,提升了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信心,村民听说要修廊桥,三天时间用微信筹集8万元善款,自发投工投劳修缮水尾廊桥。罗家地村下派第一书记张辉介绍说。

“我们一方面加强村(社区)干部违纪违法或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另一方面深入梳理村级组织矛盾纠纷突出问题,推选素质过硬、群众威望高、乐于奉献的村民参与村干部竞选。”政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织建设组组长谢昆明说,像过去的罗家地村一样,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前几年村组织软弱涣散,班子内部不团结,村民抱怨很多,2018年换届,在外经商的村民刘连青便是这样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村民反映头坑自然村饮水工程问题,整修多次,自来水还是浑浊。刘连青上任后,村“两委”班子立即解决了该自然村的饮用水问题,还对村里的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村民很满意。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为基层组织建设扫清了“拦路虎”。去年,政和县124个行政村全部如期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一次性选举成功率均为100%。谢昆明介绍说,2018年之前,政和县岭腰乡西坑村也被列入软弱涣散村,换届后的班子积极作为,整治村容村貌,盘活120亩闲置土地资源,种植瓜蒌,带动贫困户13户,村民就地务工增收20多万元。今年春节,村里举办了首届春节联欢会。村民们积极出钱出力,还成立了西坑村公益事业协会,正在筹划重建烧毁的廊桥。(徐钊 曾大龙 余长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