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南平频道 > 幻灯片 > 正文
建瓯挑幡:三代人的坚守

2019-11-19 14:59: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建瓯挑幡经常应邀参加节庆活动表演。魏永青摄

东南网讯(记者 陈艳 通讯员 叶秋艳) 一会儿将竹竿紧咬嘴中,一会儿玩转手间,时而抬升时而坠落,时而静止时而旋转……9月23日上午,在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70个现场直播点之一——浦城“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一群表演艺人身着统一服饰,手持一根十余米长的竹竿,竿顶有装饰,独特又惊险刺激的表演引来观众的阵阵叫好。这便是被誉为“中华一绝,天下第一”的建瓯挑幡!在建瓯乃至闽北,或逢年过节,或大庙会,只要遇到喜庆的日子、高兴的事,都能看到幡舞翩跹的景象。

高超的技艺、热烈浓郁的乡土风韵,让建瓯挑幡名扬海内外,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将其列入“吉尼斯大全”,2005年,建瓯挑幡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作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技艺,建瓯挑幡历经风雨,在一代代挑幡艺人的传承和坚守下,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陈泉成:“建瓯挑幡第一人”

建瓯挑幡始于明末,建宁府(今建瓯)大洲造船的工匠应征入伍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队伍。在收复台湾后的农历正月二十四,百姓为迎接凯旋的将士,设宴席唱戏,将士们则将带回的军旗捆在长竹竿头,尽情挥舞,对壮烈捐躯的弟兄们寄以深深的怀念。以后每年均以此礼节告慰英烈,逐渐演化成当今建瓯民间特有的挑幡习俗,世代相传。

陈泉成早年表演挑幡。 魏永青 摄

然而说起建瓯挑幡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到被称为“建瓯挑幡第一人”的陈泉成老人。今年93岁的陈泉成,在建瓯几代挑幡人中,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地人都尊称他为“大老陈”。

陈泉成年轻时便广学杂艺,登台表演。1953年时他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首届运动会开幕式,表演挑幡,荣获优秀表演奖。1986年,在陈泉成的积极动员下,7名退休工人联合成立了“老来乐”传艺队。1995年,传艺队更名为“老来乐传艺协会”,自传艺协会成立以来,陈老便一心扑在传艺上,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他人。团队成员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470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仅6岁。陈泉成带着他们义务为人民表演、服务。彼时,建瓯挑幡声名远扬,多次到海内外表演,中央电视台到建瓯专场拍摄挑幡表演,挑幡也成为建瓯民俗文化的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缺乏活动经费、没有固定训练场所和表演人才青黄不接等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建瓯挑幡的传承、发扬。 陈泉成教授的弟子便挑起建瓯挑幡的传承大梁。据了解,近年参加建瓯几届“幡王”争霸赛团体赛的队伍也都是从他一手创办的“老来乐传艺队”发展出去的。陈老说:“看到这些晚辈练习挑幡非常高兴,希望他们能把我们这个幡传下去。”

1  2  3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