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民生 > 正文

衣食住行说变化——一位老干部眼里的“巨变”

2019-10-10 11:19:08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人间多少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日前,笔者走访了建阳区委老干部局原局长汤启顺,这位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的共和国同龄人,他通过自己“衣”“食”“住”“行”中的亲身经历,与我们分享了祖国的沧桑巨变。


衣:从穿得暖到穿得有品位


“说来不怕别人笑话,记得小时候只有一件腈纶毛线裤,那是用哥哥姐姐穿旧的毛衣拆下毛线编织而成的。”汤老说,当年布匹实行供给制度,且数量有限,老百姓买衣服要凭布票,很多人根本没有两件以上可供换洗的衣服,农村缺衣少穿是普遍现象。那时补丁衣服随处可见,即使穿得不能再穿的衣服,也被用来拆了当补丁、纳鞋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农村老百姓穿衣打扮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后,老百姓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经商办厂、种养加工,多种经营,市场活了,人民富了,人们的穿衣样式变得多元化、个性化,讲究的不仅要穿暖,还要穿得漂亮、穿得时髦、穿得有品位。


食:从吃得饱到吃得有营养


1973年,汤启顺从部队转业到建阳工作,那时候仍处于经济紧缺、物资匮乏的年代,买粮、油、肉、盐、糖等都要凭票证,人们过着“吃了上顿想下顿”的日子。


汤老说,1982年实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后,老百姓才慢慢过上了“不愁吃饱”的安定日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推动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农畜产品大幅度增产,副食品供应逐步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改善。进入新时代,老百姓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是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可口、吃得健康。


住:从有房住到住得有格调


“小时候,我们一家挤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很破旧,经常有壁虎、老鼠、蟑螂之类的爬行动物穿入家中,有时会爬到床上来,夜半时我们常常被惊醒。”回忆起当年的苦日子,汤启顺说,当年多数人家以填饱肚子为生活目标,根本没有能力改善居住环境。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农村生活才逐渐有了好转,很多人家开始建起了小楼房。


近年来,建阳抓住南平市行政中心搬迁的机遇,加快西区生态城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城市形象日新月异。“老百姓是平房换楼房,楼房换电梯房。要求越来越高,条件越来越好,下楼就是商场,城市综合体内休闲娱乐设施全都有,让你快乐玩上一整天。而且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汤老感慨地说。


行:从出行难到走四方


“建阳公路大概1958年开始修建的。以前都是小路、泥巴路,下雨天到处污水横流、泥泞不堪,天晴则黄土飞扬、灰尘漫天。乡镇每天只有一班车,老百姓出行很不方便。”汤启顺清楚地记得,当年汽车寥寥无几,一出门就要在路上花费好长时间。在改革开放初期,“自行车大军”应该是城市道路上的真实写照,而在农村,人们出行主要靠步行,无论远近,都靠一双脚丈量“土地”。


70年来,建阳交通基础设施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平面到立体、从狭窄到宽阔,实现了从“咫尺似天涯”到“天堑化坦途”的巨变。目前,建阳已建成公路542条(段),总里程约1754公里,乡村客运通达率和道路硬化率达100%。交通工具变得多种多样,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开始购买汽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2015年,合福高铁通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小目标。(姜法彪)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