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困扰18年 延平库区乡镇用电秩序整治工作侧记

2019-08-09 07:38:21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樟湖镇更换智能电表5530户,改造接户线5036户,高低压电网改造和智能电表更换均100%完成,居民全面恢复用电计量,实现电费回收率100%;另外,3个有部分居民拖欠电费的库区乡镇也全面实现电费回收率100%……

经过近半年的整治,以樟湖镇为主的4个延平库区乡镇用电秩序目前已基本恢复正常。关乎库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用电问题,在历经18年的困扰后,终于有了一个让群众满意的答案。

大调研

——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

延平库区乡镇用电秩序问题由来已久。因涉及问题复杂,虽几经反复,却难以解决。电,成了库区的一个“敏感话题”,一道让干群耿耿于怀的“顽疾”。

经过18年的风吹日晒,库区移民时建设的低压电网,线路早已老化,加上一些村民私拉乱接电线,埋下了重重安全隐患。随着百姓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家用电器增加,导线承载能力下降,电压质量低,用电故障频发,更是让当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深受影响,库区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牢记为民初心,群众利益至上。去年9月以来,市委书记袁毅、市长刘洪建等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延平区妥善解决库区用电秩序问题。延平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举全区之力打响了库区乡镇用电秩序整治“攻坚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首先要知道群众的心结在哪里,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去年12月起,区委、区政府从全区抽调一批优秀党员干部组成多个乡村振兴调研组,派驻矛盾最为集中的樟湖镇8个村、街,访民情、听民声。

“我们面对着几千户群众啊。当时,我的心是悬着的!”樟湖镇党委书记陈家容深有感触地说。此次网改,樟湖镇需安装5036架电能表,1万多条进户线。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做群众工作量更大。尽管绝大多数群众真切希望快点实行网改,但少部分群众抵触心结未打开,网改就难以推进。

“好在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在做好群众工作初始就直奔解开群众心结而去,他们走村入户大调研,与群众交心,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村街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真挚倾听群众诉求,问计于民。”

心之所系情之所融,心之所想行之所到。通过大调研,区里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6大类165条,区委、区政府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考虑解决方案——

针对群众反映的各通信运营商历史遗留的线缆杂乱无序问题,由区里牵头组织通信运营商,在电网改造时同步开展弱电线缆梳理整改工作,提升镇容村貌;组织三元循环技术公司等6家企业到樟湖开展企业用工招聘会,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建立“村企(镇村)共建联创”机制,国网供电与8个村(街)共建帮扶,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谋划实施坑坪里溪水美项目、樟湖至洋中公路改建、11万伏变电站,以及6街2村的路灯改造,更换杆灯、墙灯和改造线路等一批库区发展项目,进一步改善提升库区乡镇投资和生活环境。

解心结

——群众工作贵在细重在实

了解了群众的诉求,知道了心结之所在,整治工作思路随之明朗。但派驻各村的工作组都明白,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让用电秩序整治得到库区群众的真心拥护与支持,还需要过细过实的工作。

溪口村是樟湖镇这次电网改造任务最重、工作量最大的村。村主任廖克亮介绍说,溪口的改造任务能顺利推进,离不开整治工作组第一副组长张崇发的“群众工作法”——“因为他带头做了很多头发丝那么细的思想工作,我们村才这么快就全面完成电网改造工程。”

廖克亮和村民一起给我们讲述了几个张崇发和他工作组的“微故事”:

有一户人家妇女“坐月子”,当地乡俗忌讳“铁碰铁”,怕施工时的敲击声影响产妇和孩子,坚决不让施工。张崇发就和施工队商量,想出个方案:打线孔时用木榫,敲钉时垫软片,既避免了“铁碰铁”,又最大地降低了噪声。这户人家被感动了,当即同意施工;

有一户人家怕外墙布线不整齐影响美观,张崇发他们就借来木工用的“墨斗”,在布线的墙壁上弹直线,按村民最信任的“墨斗”线施工,村民没了意见,工作就做通了……

在中坂街,工作组第一副组长陈登瑞带领全组人员,每天入户宣传、了解情况,收集群众在电网改造中的意愿和诉求,汇总分析各片区人员结构、工作重点难点等,绘制村民住宅示意图,挂图“作战”。在推进长安路6巷改线任务时,他带领工作组不下10次走访现场,在哪立杆、钉表箱,线路怎样走等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征求村民意见。由于事先想群众所想,有效化解了可能发生的阻工现象,每天完成换表率和表下线改换率居全镇前列,4月17日在全镇第一个全面完成换表改线任务。

“细节关系成败”,负责施工的供电部门也积极想群众之所想:原来一对线接多用户,用电会互相影响,改造后一户一对线,保证了每户用户的可靠供电;网线穿管敷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美化了人居环境……

试金石

——考验干部心多诚情多真

用电秩序整治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块考验干部对群众心多诚情多真的“试金石”、一个检验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赛马场”。

“不装!我家坚决不装!”在第一阶段入户宣传时,孤身留守下坂街的陈阿婆抵触情绪强烈。工作组不厌其烦十多次登门,一边耐心倾听陈阿婆絮絮叨叨地说着往事,一边仔细记下她的要求。陈阿婆说,她屋前的电杆上已经有四个表箱了,农村人迷信,怕这些表箱挡了她家的“风水”……工作组的同志对陈阿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您看这表箱,它摆放的位置是左边两个、右边两个,正好对称。咱们新布的线还是按照旧路线走,拆了老旧电线,更好看也更安全……”同时,工作组还将路灯挪移了位置,照得陈阿婆的屋前更亮堂。

心诚终于打动了陈阿婆,施工队来装新表箱的这天下起了雨,看工作组的干部们没带伞,陈阿婆特意送来两把自己没舍得用的新伞,还拿出了瓜子、红枣,请大伙进屋喝茶。

下坂街另一户陈大爷,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前期安装电表时他还挺配合,但施工队进场布线时却遭到了阻扰。由于需要在他屋前安装电杆,原本已在陈大爷指定的位置打好了洞,谁知他突然改口,认为电杆位置离家门太近,影响“风水”,坚决不让安装。在工作组耐心劝说下,陈大爷指定了另一个位置。第二个洞打好后,陈大爷再次反悔。 工作组没有气馁,了解到陈大爷正为他两个残疾儿子的低保户手续烦心,工作组立即联系到有关单位帮忙办理相关手续。得知炉下镇产业园区在招聘员工,工作组又积极帮陈大爷的小儿子联系到了工作岗位。可尽管这样,陈大爷还是没松口。

大伙没有失去耐心,仍坚持登门劝说。巧的是,有一天中午恰好遇到陈大爷做饭时,电饭煲多次跳闸。一问才知,陈大爷家里经常跳闸,每次做个饭都要捣腾半天。施工队从陈大爷家三楼仔细摸索着线路检查到一楼,最后在一楼卫生间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由于一个小小的排插在卫生间里长期受潮导致的漏电跳闸。工作组买来了漏保和新排插,忙活了三个多小时,排除了隐患。看着大伙个个满头大汗,陈大爷心里既感动又愧疚,想着几天来的种种,他终于松了口。

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石晓磊,是第一批工作组干部,在樟湖镇已“奋战”了两个村街,从武步村转到上坂街,他说,“在樟湖一天挨骂的次数可能比一辈子还要多。做群众工作就是这样,开头不理解,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做工作。”

有位60多岁的老农患心脏病,又爱发脾气,石晓磊和副镇长应理征刚去做他思想工作时,老农很激动,在大街上骂个不停。石晓磊他们冷静地陪在一旁“挨”骂。这位村民骂累了,石晓磊再数次上门陪他拉家常,待他情绪发泄出来了,心气平和些了,再给他讲整顿用电的种种好处,老农听进去了。

做表率

——基层堡垒聚合力显担当

基层组织是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堡垒”,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实到位的“最后一公里”。用电秩序整治,为的是群众,靠的也必须是群众。在攻坚樟湖镇8个街村用电秩序整治工作中,50名村街党员干部5天内全部带头完成,他们的表率,让村民们信服,也为整治赢得了最大的支持。

中坂街党支部书记胡锡琴一门心思扎在了网改上。“前一段时间她感冒发烧很严重,还坚持一边吃药一边工作。有的农户家都跑了十几趟,讲哑了嗓门,还把邻居也得罪了。”一位村民告诉笔者。

原来,施工队要在胡锡琴相邻两户人家的楼栋间小弄堂安装一根电线杆,经过多次做思想工作,两户邻居同意在弄堂的中线位置安装,可施工时,另一个邻居却出来阻拦,说是会挡了他家的“风水”,一时弄得三户骑虎难下。“电线杆立在窗外嫌难看,那就种点绿色爬藤装饰一下。”经胡锡琴苦口婆心劝说,邻居们终于统一了意见。网改期间,胡锡琴在厦门工作的儿子、媳妇还一次次打来电话,让她去帮忙带孙女,但她坚持留在村里,“我不是好奶奶,真不是好奶奶!”说起这事,胡锡琴热泪盈眶。

新岭村村主任陈登全,在电网改造前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立下“全力以赴”的“军令状”,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老人协会以及村民聚集的任何机会,大家不遗余力地宣传电网改造的好处,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同时带领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先行安装电表。在网改停滞不前的时候,他又动员自己的亲戚带头,有不理解的亲戚抱怨责骂他“胳膊肘往外拐”,他一边陪着笑脸一边继续动员。在区、镇工作队的支持下,原来公认最难改的新岭村如期顺利地完成了各项网改任务。

在上坂街,村主任张文钗入户宣讲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不理解,泼出了开水,张文钗脖子被烫红了,可他忍着痛仍继续动员,并最终说服了对方。

“这次库区移民用电秩序整治工作,群众从不理解到理解到认可真不容易!靠的是区、镇、村街三级干部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陈家容深有感触地说。樟湖镇于3月16日开始进行电网改造工程施工,到4月仅一个多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任务。

盛夏的傍晚,樟湖镇溪口村,家家户户厨房飘逸出做晚饭炒菜的香气——还有邻里主妇们发自心扉的称赞:

“电网真的改得好啊,家里电器全开都不会跳闸。”

“以前做一顿饭都‘结气’(当地俗话),各家还要错开做饭时间。现在不用‘排队’啦。”

“是啊,空调现在也派上用场了。”

……

告别困扰了18年的用电不便之苦,库区乡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詹国兵 林秀桂 练剑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