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新闻 > 正文

奏响“村财增收曲” “基层堡垒”更给力

2019-06-30 04:15:47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峡民族村拥有毛竹林1.2万亩,资源丰富,但在过去村财却很薄弱。为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子,三峡村抢抓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联合全村31家竹制品企业成立筷乐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起电商营销网络,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对竹农的竹子进行统一购买、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创造经济产值近2亿元,带动村民就业收入35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近6万元。

随着竹筷企业数量的增加,村“两委”将60亩地理位置好却一直未能开发利用的村集体土地及部分群众闲散土地平整之后,转化为工厂所需的建设用地,出租给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此外,为充分利用好竹资源,三峡村引进千山炭业有限公司,村集体以资金入股的办法共享企业红利,一年可为村财增收5万元。

通过自身优势,壮大集体经济,这样的变化发生在闽北许多地方——

武夷山兴田镇仙店村充分利用茶叶资源,成立仙店人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既解决了茶农销售问题,又让好茶卖出好价钱。会员由刚成立时的61人增加到目前的120人,通过收取会员费和利润分成,预计今年将为村财增收20万元;

邵武市拿口镇加尚村盘活林地资源,尝试蔬菜、水果、中草药等多种农副产品经营,从负债村转变成年收入91.9万元的富裕村;

延平区西芹镇兴华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和村民分别占股30%、70%,开发建设新村、发展林业项目,实现村财收入200多万元;

……

实践证明,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不仅要“输血”,更要学会“造血”。为此,市委组织部编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汇编》,引导乡村发挥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增强“造血”功能为着力点,通过发展“三资”收益型、“三变”改革型、特色产业型、企业带动型等经济模式,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推动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朱昕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