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光泽县司前乡:追着问题治河道

2017-12-08 09:14: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严格奖惩,保常态,变“被动行为”为“主动作为”

林如华是司前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河道管理的段长。说起河道管理他如数家珍:全村河道全长10公里,一条干流十几条支流来自大山,落差大,地形复杂,特别是在乡政府鼻子底下来不得半点马虎。他说,这次河道治理,乡里比以前计划生育工作还抓得实。从总体要求、组织实施到保障措施、奖惩办法,项项落实到河到事,件件落实到岗到人,清楚自己的担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就要守土有责,主动作为。全村第二季度抓了5起偷鱼的,制止了6起采砂的和10起倒垃圾的。第三季度虽没有斩获,但大会小会仍要说,日夜巡查仍不能松懈,因为保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久久为功。

做好一件公共事,入门靠行政外力,修行靠利益引力,才能催生内生动力。司前乡在落实河长制过程中,在前期重视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运行规则、目标任务等行政外力作用之后,紧接着就跟进了“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做好了有什么好处”“没做好是什么结果”等制度安排。乡河长制领导小组副组长、乡人大主席袁水才说,行政外力在短期能形成推动力,保常态就得靠利益的引力。大家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了,才能持续、常态化。

河道治理实际就是生态治理的“牛鼻子”工程。司前乡对此作出了系列的制度安排:从集中统一协调、全域治理责任、科学严密监测,到齐抓共管督导、经费投入保障、奖惩分明考核,就连专管员的岗位考评、现场记录都以照片、视频为证,连非公职志愿者的误工补贴、夜巡点心都与履职实际挂钩。林如华说,一旦作为与回报对应到了细节处,内生动力也就迸发而出。

司前乡自4月初实行河长制后,全乡百姓的评价是:“岸一天天变美,河一天天变畅,水一天比一天清,鱼一天比一天多。”但饭店仍有本地河鱼吃,市场仍有本地河鱼卖,也让不少人生出疑虑:这河道治理能走多远?(邱盛林 高丽萍/文 武少龙/图 )

 

采访感言>>>

“河道”与“市场”矛盾待解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河,从村头来到村尾去的河就是这村人的母亲河。但不知从何时起,人类却把“母亲”当“筐”用了。

知耻而后勇。“母亲”病了,又有医治条件,就得拿出时间、腾出力量,千方百计把“母亲”的病治好,司前乡的可贵处就在此。

但治病容易断根难。从山上到村庄到河道,从法律到政策到村规,都得靠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执法必严、令行禁止做保障。

特别是“河道禁止电、毒、炸鱼,市场名正言顺卖鱼”的两重天。有买卖就难断杀戮。“禁”怎么严起来?“卖”如何规范?都有待法规的完善和行政的智慧来破题。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