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县市速递 > 正文

科学育好竹 青山变金山

2017-10-11 11:29:2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黄坑镇素有“林海竹乡”的美称,毛竹林面积17万亩毛竹立竹量达2700万根,年产毛竹约350万根。黄坑的竹加工成为支柱产业,特别是竹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素以“中国竹筷第一镇”著称。黄坑人民也因此靠毛竹发家致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成为建阳区的首富镇。

黄坑镇还是外贸出口竹筷的指定产地和唯一能达到出口品质和要求的乡镇,这点来之不易,有它特定的地理生态环境的优势,更重要是得益于八十年代的全面恳复,护笋养竹和历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坚持科学育竹、合理采伐,咬住竹山的科学育竹,科学采伐,实现永续利用不放松。

科学育竹,永续利用

黄坑毛竹林的科学管育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全面恳复,护笋养竹。福建鹰厦铁路修建期间(1954—1957年),急需要大量的竹土箕、竹扁挑等,当时在黄坑就有500多个劳改人员在砍竹,有10几部大卡车在运竹到邵武,时问长达3年多,砍竹又是采取皆伐方法,剃光头,对黄坑竹山破坏性极大,竹山变成稀弱小毛稿竹,竹农看了很痛心。在我任职书记期间,开展了“全面复垦,护笋养竹”,提出“三个大年不吃笋、五年贡献翻一番”的垦复毛竹山大会战口号,每年集中劳力上山恳复一个月,每年严禁挖笋一个月,每年组织护笋养竹专业队,五年后,不仅实现了“五年贡献翻一番”的目标,而且新增毛竹1500万根。如坳头村泥洋143亩的毛竹高产高效模式示范片,1983年眉径13厘米以上的毛竹比1981年增加631株。溪边的高产竹林1983年每亩长新竹84株,增加25.6%,平均眉径达12.33厘米,超过老竹平均眉径1.3厘米,径粗提高了11.7%,充分说明全面复垦,护笋养竹,合理择伐可以使毛竹越砍越多越大,1983年南平地区供销社曾在泥洋开过毛竹生产现场会,我也从此跟毛竹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钻研起毛竹经来,开始讲授毛竹科学管育之课,开展科学育竹之示范片,撰写科学育竹之文章,还寻找到一株全国毛竹之王,胸径达20公分,刊登在《福建日报》和《中国林业》杂志上。再后来还出席了第四届世界竹子大会,并著有《育竹和竹笋加工技术问答》一书。

1983年南平地区供销社曾在泥洋开过毛竹生产现场会(资料照片)

第二是修机耕路,科学施肥。第三是科学采伐,永续利用。都是后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靠的是咬住竹山的科学育竹,科学采伐,实现永续利用不放松,青山变竹山,竹山变金山,成为一座座取之不尽的“绿色金矿”。

如今,黄坑已是建阳的首富镇、“轿车之镇”。而且,现在黄坑正在积极争创4A级旅游景区。

 

感受毛竹砍伐运输的艰辛

2017年8月18日中午1点29分,CCTV7美丽中国乡村行摄制组恋恋不舍地告别坳头乡亲们,直奔泥洋毛竹丰产高效示范基地来拍摄毛竹的科学采伐和竹滑道运输的古老传统作业方式。采伐毛竹首先要识别竹龄,按着"存三砍四不留五"的谚语进行择伐,接着又要按着砍伐顺山倒、去竹稍按规格造竹材、架设竹滑道、竹头打洞、铁链捆梆、挑竹由竹滑道顺山势溜滑等的一道道工序到竹山便道集中装车,既辛苦,又惊险,这些工序都被摄像大师杨益建一一摄入镜头,好让全国观众感受一下毛竹砍伐运输的艰辛,也是栏目组拍摄时间最长最辛苦的半天,整整花去四个小时功课。(陈新丁文/摄)

工人正在架设竹滑道

砍竹前必须先识别竹龄后,然后严格按着"存三砍四不留五"的谚语进行择伐

工人砍竹伐根一定要低

劈竹梢后按规格进行造竹材

竹头要先打洞后用铁链捆梆

黄坑镇宣传干事汤鼎也来试挑一下

工人挑竹由竹滑道顺山下滑到路边堆头

主持人刘玥含在路边堆头采访挑竹工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