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教育 > 正文

防手游沉溺别止于问责家长

2017-07-13 16:00:56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监护人当然承担着重大责任,孩子沉溺手游如果影响到了健康成长,家长肯定难辞其咎。但仅仅指出家长和其他机构未能尽责,是否就足以说明手游特别是“农药”就没有问题呢?

最近一款手游《王者荣耀》因为吸引太多的未成年人投入太多的个人时间,甚至引发一些极端个案而引起舆论批评,被戏称为“农药”。对于孩子沉迷手游,有人认为是父母对孩子教育引导不够,需要好好反思自己。也有人认为,游戏公司要承担较大责任,这是因为游戏设计中置入许多足以让人沉溺的“基因”,连成年人都不能幸免,何况自控能力尚未形成的孩子?因此,应该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加大防沉迷措施。

众说纷纭之下,到底该如何看待孩子沉迷手游事件?从哪里入手更有效果?笔者以为,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监护人当然承担着重大责任,孩子沉溺手游如果影响到了健康成长,家长肯定难辞其咎。但仅仅指出家长和其他机构未能尽责,是否就足以说明手游特别是“农药”就没有问题呢?

一些国家毒品流行,未成年人也有吸毒的,人们当然可以批评家长监护不力,但能因此说毒品及其制造和贩卖者就没有责任,就不应该给予严厉打击?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毒品公然销售,总有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沉溺其中,这是各国政府对毒品采取不容忍态度的根本原因。人们可以批评染毒孩子的家长,但没有人会认为,光凭家长就能为孩子撑起一把防止吸毒上瘾的安全伞。家长能力是有限的,许多家庭本身是有缺陷的,责怪家长不是没有道理,但问责家长再有道理,也不足以让孩子不暴露在毒品的诱惑之下。从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目标出发,人们绝对不会满足于简单地“问责家长”,而必须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上再迈进一步:面对无数个能力有限的家长和为数不多但能力强大的毒品制造者及贩卖者,选择谁作为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着力点,培训家长还是打击制毒贩毒者,哪方面的举措更为合理、简便而且有效,难道还有争议吗?

明白了这一点,关于“农药”的争议自然转到了一个实质性问题上:沉溺或者说“成瘾”是不是电子游戏的内在属性?“农药”的成功包括吸引那么多未成年人而实现的正向现金流,是不是游戏设计者故意而为之?如果不是因为吸引那么多的人为玩游戏花费那么多的钱,运营商何以重奖这款游戏的开发设计团队?如果不是有意而为之,只是碰巧让人着迷,重奖还有意思吗?如果确实是故意设计的,并且实际达到了让人沉溺的效果,那么视之为“精神毒品”还有什么问题?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不被诱入其中,以致放弃学业甚至作奸犯科,而批评运营商唯利是图,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于不顾,并要求企业履行相应责任和行政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不应该吗?

至于说其他各种游戏甚至更有益的爱好也可能让人沉溺其中,“上瘾”就是人性的一部分,要怪还得怪人自己,不应该怪“农药”,更是不值一驳的。这世界上能让人“沉溺”的食品多得是,更不用说酒精香烟等“低度毒品”。这里不仅涉及“致瘾强度”,还涉及食品致瘾性与个人易感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越是致瘾强度高而易感人群大的食品,越容易被列入毒品榜,这也是公共管理的常识。

现在,一些手游的火爆已证明其“致瘾强度”如此之高,易感人群如此之大,卷入其中的未成年人如此之多,沉溺程度如此之深,不将其列入“毒品”之列,难道把麻将列入其中才合适?虽则全国“麻民”也不少,但未成年人沉溺于打麻将的似乎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保护青少年工作的重点到底应该放在哪里,还有疑问吗?

家长和其他监护人履行责任是不可或缺的,治理手游是必须的,而规范手游运营商才是首要工作。(作者顾骏,系上海大学教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