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17百日攻坚战 > 聚焦县市 > 浦城 > 正文

党员带头,全民参与,这就是-- 际岭村的"美丽"故事

2017-04-10 15:58: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东南网讯(本网通讯员 袁野)3月30日,在水北街镇际岭村,几名挂着党徽的党员正和工人们一起参与该镇生态水系的建设。"生态水系既是镇上的水利工程,建成后也可算际岭村的一个旅游景点。"镇组织委员林敏介绍说,挂着党徽的都是际岭村的党员,和村里相关的事情,他们一贯冲锋在一线。这次为了响应县里"百日攻坚"的号召,该村上下正在加紧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全力冲刺"3A"级景区。

从脏乱差的偏远山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省级生态村,际岭村的"美丽蜕变",得从穿村而过的那条小河开始说起。"当年这条河只有1米多宽,村民由于环保意识不强,一有垃圾都习惯丢到河里。"村支书吴帮辉诉记者,2014年2月,村党支部下了决心,一定要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发动村民群众先把这条"母亲河"整好。当时,河的两侧还有村民自己搭盖的猪圈、茅厕、鸡舍鸭棚等农村简易建筑100多座,进行河道整治的难度可想而知。党员毛松泉得知村党支部的决定后,第一个带头拆除了自己的猪圈,并帮助村干部一起做其他村民的工作。"整治环境是好事,作为党员更要带头示范。"毛松泉说,当时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0人左右,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全部主动让出了河道拓宽所需的土地,并且不要村里的任何报酬。有了党员的示范引领,河道两侧的猪圈、鸡舍鸭棚很快就全部拆除了,少数顽固的村民也在亲戚、朋友、党员、村干部不厌其烦的劝说下,主动让出了土地。如今,际岭村的"母亲河"已经变为了村里的一大吴帮辉景观,游客们对这里赞不绝口,"小桥流水人家,说的就是这里啦!"

在际岭村,一旦有人乱丢垃圾,马上就会有村民上前制止。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得从吴帮辉制定的一条规矩说起。进行完河道整治以后,一天,吴帮辉在村里遇见一位大婶在磕瓜子。但是,明明垃圾桶就在她的身边,她不将瓜壳收集在手心丢在垃圾桶内,却直接吐在干干净净的路面上。吴帮辉上前制止,大婶振振有词,我不把瓜子壳吐在地上,那么我们村里的保洁员不是干领工资不要干活了吗?很快,吴帮辉有了主意。他俯下身子,一片一片地将瓜子壳捡起,丢到垃圾桶里,直接就把大婶臊了个大红脸。"以后,谁发现村民乱扔垃圾的都不许当面批评,但是必须当面将对方扔的垃圾捡起,丢到垃圾桶里!"从这次以后,吴帮辉就立下了这条规矩,"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帮他做本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情,他心里不能没有愧意,肯定会改正;但是你要在他们面前酸溜溜地装派头或者摆官架子,那将会够你喝一壶的!"

整好了环境,让"生态美"带动"百姓富",这是际岭村的发展方向。为了让所有村民都能走上致富道路,际岭村通过党员结对、分类指引、政策兜底等方式,全力推进扶贫工作,目前村里的所有贫困户都已完成结对,脱贫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贫困户裴昌蓝就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裴昌蓝头两年因腿部骨头坏死造成了残疾,女儿又在读大学,生活过得很是艰辛。扶贫攻坚开始以后,结对帮扶的村党员张连弟替他想了个法子,制作酸枣糕等土特产,卖给游客!际岭村搞起乡村旅游以后,周边游客络绎不绝。现在村里共有7家农家乐,生意很是火爆。村里统一制定了政策,像裴昌蓝这样的贫困户可以把自家的农产品委托农家乐出售,由村里出资付给农家乐一定的管理费用,解决销路问题。"去年我的收入增加了5000多元,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裴昌蓝告诉记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