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书本并不停止学习,开启难忘的文化之旅”——首期【行走•话说南平】游学活动完美收官
2017-01-24 11:30: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
分享到:
|
|
第二天:南山—博爱游 这将是挑战体力、脑力和动手能力的一天,小营员们不仅要参观南山镇的游定夫纪念馆、听程门立雪故事,还将“转战”博爱村,徒步游览最潮涂鸦村、亲自动手制作美味的光饼。但这也将是营员们最难忘的一天,我们一起经历的不仅是游玩,我们会更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也会更爱上我们的家乡。 孩子们今天的第一站是南山镇的凤池村。一走进游定夫祠前的广场,中间屹立的游酢巨大雕像和祠墙上的“程门立雪”四个大字瞬间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据肖老师和凤池村游氏文化研究会朱老师的介绍,北宋元祐八年(1093),杨时四十一岁,调湖南潭州浏阳当县长,当时,游酢在京都开封,应约游杨二人一起到河南洛阳拜访理学家程颐。浏阳到洛阳,千里迢迢,杨时五月便从浏阳出发,到了洛阳已是初冬时节,北方已临大雪纷飞。游酢和杨时在洛阳相会后,有一天,游酢和杨时二人冒雪来到程家门前,正巧,程颐先生在厅堂中闭目静坐,游杨二位不便惊动程先生静坐澄心,立着等候,这是古代的习俗,未经主人允许不得进屋。程颐醒来,看到门外雪地里站着二个中年人,程颐即刻请游杨二人进了家,这便是流传千古的“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在朱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游定夫祠和游定夫书院,了解了凤池村游氏文化的渊源和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在孩子们心中植下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午餐之后,孩子们登上大巴前往游学的最后一站—博爱村。博爱村位于延平区大横镇,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朴实、不仅有美味的光饼,村里色彩缤纷的涂鸦墙更是游客们的拍照圣地。一走进村口,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奔跑着去寻找掩映在道路两旁栩栩如生的涂鸦墙,时不时地拿出手机、相机拍个不停。 游览涂鸦村—孩子是最美丽的天使 游览完美丽的博爱村,孩子们来到博爱村口的光饼店,这家店采用最原始的工艺,制作出的光饼外酥里嫩、满口留香,众口称赞。孩子们洗完手后,有序地排在老板准备好的长桌前,在老板示范完之后,孩子们都认真地动手制作起属于自己的光饼。剩下的时间就安安静静地等待着美味的光饼出炉吧! 返程的大巴车上,吃着香酥可口的光饼(ps:孩子们吃的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光饼,老师送的可是要留着给家人享用的孝心饼哦!),伴随着悦耳动听的水笛声(这可是老师为孩子们特别准备的新年纪念品—生肖鸡水笛),一路上都洒下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第三天:满载而归,再次扬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已是游学的第三天,孩子们收获的时候到了。在鑫色年代三元二路教学点,孩子们渡过了开心充实的一天。写游记、包水饺、颁奖礼、灯笼DIY……即将离别的聚会我们以“传统年味”的主题将整个文化之旅推向了高潮,这是一个完美的闭营礼。 写游记是孩子们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在萧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各自的习作。 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饺DIY是今天快乐的开始,平时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在珍珍老师示范完之后,纷纷动起手来。瞧瞧他们包的饺子,模样儿真是五花八门。 水饺DIY “自己包的饺子,吃在嘴里真香!我都吃了25个了!”营员江芯锐摸着吃得圆鼓鼓的小肚腩说道。 年味餐 吃饱喝足后,检验孩子们成果的时刻来临了!孩子们一个接一个上台分享了自己的习作,萧老师和华华老师也一一进行了点评。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胆量,写作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综合孩子们三天的表现,范琰可和黄瑞超两名小营员获得一等奖,被评为“模范营员”;邹弘辉、林昕悦、邱泓皓三名小营员获得二等奖,被评为“先锋营员”;其他14名小营员表现也十分优秀,被评为“优秀营员”。萧老师和鑫色年代总经理林钦老师为获奖的小营员颁奖。 分享与评比 颁奖会后的灯笼DIY是快乐的延续与升级,在这即将分别的日子,让我们将快乐进行到底。 在这短短的3天时间里,孩子们通过游古镇、听先贤故事,了解了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制作新年礼物、包饺子等活动,感受到友谊的可贵和劳动成果的甜美;在讨论和分享自己的习作、快乐、烦恼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怎样正确应对困难和挫折。家乡的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身边的衣食住行,文化就在身边,孩子在快乐中了解身边的文化,也形成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文化可以这样学! 孩子们的话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喜爱这样的冬令营游学活动,他们在游学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体验了成长,我们也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思索,不断创新,希望在今后的夏令营、冬令营游学活动中能做得更好!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