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延平区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区小记

2013-11-04 10:51:56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陈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抓生态环境就是抓优势扩张——延平区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区小记

张李子 詹国兵

这两年,炉下镇龙村的群众真切感受到溪流周边环境的变化:空气清新了,溪水清澈了,河岸整洁了。“过去,这里随处可见村民们乱丢的垃圾,河道都被堵塞了。”1日,村主任林建指着重新恢复碧绿的河道高兴地说:“我们通过成立村环保协会,让村民们互相监督,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延平区,类似这样对生态环境的“美容”近期还有不少。作为森林资源富甲全省的“闽北之肺”,延平既有连绵莽苍的伟岸山城,又有风光旖旎的秀美水乡,为进一步凸显延平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2008年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后,延平区委、区政府专门编制了《延平区生态区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3年建成省级生态区、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区的目标要求,抓绿色发展,抓节能减排,积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生态好,产业兴

过去,作为全省最大的库区,养殖业是延平区群众生活来源的主要副业。由于环保意识薄弱,也缺乏相应强有力的制约措施,畜禽养殖污染严重。一路驱车,常常能闻到路旁养殖场散发出的阵阵刺鼻异味,令周围群众苦不堪言。

2009年至今,延平区各个乡镇大力开展治理养殖污染活动,通过狠抓“拆、治、控、转”“四字经”,全区共拆除养殖场419家,拆除面积达39.5万平方米,切实堵住养殖污染的源头。

除了在节能减排上下大功夫外,近年来延平区在抓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工作中,更加注重统筹规划,深挖“绿色”品牌带来的效益,培育竞争优势。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生态工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审批独立选址的工业项目,新上项目一律入驻园区。在南平工业园、大横绿色产业园、延平工业园区云集了百亿食品产业、百亿机电产业和80亿生物产业集群,全部按照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的要求集中集聚,规模效应呼之欲出。

农业亦然,绿色食品、百合花等开始实行标准化生产,并走俏市场。2012年底全区“三品”基地达15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园1200亩、台湾优质稻示范基地3000亩,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3个、绿色食品20个,百合花种植3000亩,跻身全国百合切花三大主产区之一。


环境美,百姓乐

老百姓是良好生态环境最直接的受益者。

因为地处山区,延平区许多乡镇的偏远百姓时常受到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扰,房屋、家园毁于一旦,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在引导高山偏远村村民向中心村镇集聚过程中,许多乡镇纷纷结合经营集镇的思路,共高起点规划建设38个灾后重建小区和7个“美丽乡村”。加上深入开展的“家园清洁行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点线面”城乡环境整治试点建设,解决了12个乡镇集镇垃圾处理问题和安全饮水问题。

2010年特大洪灾灾后重建户搬入的葫芦坵村就是一个典型。青瓦白墙的徽派别墅式房屋、宽敞的文化广场、两纵与楼阁相连的休闲长亭、整洁的标准化公厕……“我们的新村像花园,说比肩城市高档小区也不为过。”村委会主任陈立清自豪地说。

根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延平区环境质量等级为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目前,延平区已创建15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215个市级以上生态村,3个乡镇已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