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志峰在节目现场演示茶百戏
本报讯 “茶百戏是武夷山人为之骄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到湖南电视台现场演示,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它、喜欢它。”昨日,武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告诉记者,他对8月底的湖南之行感触颇深。
8月27日,湖南电视台《越策越开心》节目邀请章志峰现场演示茶百戏。节目录制现场座无虚席,在优雅的音乐声中,章志峰在乌龙茶汤里演示茶百戏,随着茶勺的搅动,茶汤表面很快显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蝶恋花”,随着茶勺的搅动,画面变幻成另一幅风光——“花好月圆”。接着,兔毫盏中又显现出文字——“茶”。随着山水字画的一一显现,现场掌声一片。随后,主持人汪涵在章志峰的指导下在茶汤中练习字画,并现场邀请两位小朋友练习体验。
据介绍,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为原料,不加入其他物质,采用冲点、搅拌等物理方法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案,并具有在同一茶汤表面变幻多次形成不同图案的独特效果。

乌龙茶汤显示的图案——花好月圆
有关茶汤形成图案的描述早期见于唐代文人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其中写道:“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北宋人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茶百戏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不过遗憾的是,茶百戏逐渐湮灭于历史红尘中。
1984年,章志峰从福建农大茶学专业毕业后致力于茶文化研究和交流。为探索茶汤形成图案的原理,他多年来查阅大量古籍资料。经过数百次不同茶树品种、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各种茶原料的团饼茶加工、各种演示技法的大量实验,章志峰终于解密茶汤搅拌后形成的悬浮液是形成图案的关键。由于茶汤悬浮液具有暂时不消散的特点,通过冲点、搅拌形成的“汤纹水脉”才可能形成各种图案。2009年,茶百戏在章志峰手中恢复重现,2010年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茶百戏技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黄星源)(本组图片由章志峰提供)

节目现场,汪涵和小朋友在体验茶百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