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渠道,扩大传承朋友圈
很长一段时间,谢范生都是一名“孤勇者”,独自一人挑起竹木工艺画的传承重担。2017年,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决定辞职回乡,专心从事竹木工艺画技艺的传承工作。幸运的是,如今他已不再孤单。
谢范生先是将非遗传承搬进了校园:2019年,他推动母校顺昌二中联合顺昌县文化馆,在二中校内成立了竹木工艺画传习所,并开设了相应的兴趣课程,每周三、周五集中授课。去年,谢范生和学生携作品参加了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在顺昌二中传习所内,记者看到,这里密密麻麻展示着学生创作的风格各异、构思新巧的竹木工艺画作品。
“平时传习所也是全天开放,孩子们想来就来!”此时,一名正在整理学生画作和相关材料工具的男子加入了讨论。原来他是顺昌二中退休美术教师刘昌举。
“过去,我是谢范生的美术老师;后来,我反倒拜他为师了!”刘昌举告诉记者,竹木工艺画刚走进顺昌二中,他便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2020年,他“破格”被谢范生收作徒弟。凭借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经验,刘昌举很快掌握了技艺,现在是这项非遗的县级传承人。
“退休后,有空我就待在传习所,协助谢范生教孩子们一些创作技巧,为非遗传承尽一份力。”刘昌举说。
近年来,谢范生还与武夷学院、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扩大竹木工艺画的传播覆盖面。武夷学院课程“闽北民间美术”通过了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估,谢范生的竹木工艺画课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谢范生的弟子中已有4人成为县级(及以上)非遗传承人。其中,重庆市涪陵区增福镇初级中学美术教师李思飞甚至与师傅素未谋面。
据谢范生介绍,李思飞多年前偶然通过互联网得知竹木工艺画的存在,恰好涪陵的竹林资源也十分丰富。他辗转联系上了谢范生,希望拜师学艺。
“平时我都是通过网络和电话与谢老师沟通交流。”李思飞接受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和谢范生一样,他也将竹木工艺画引入了课堂,累计有200余名学生进行了相关技艺的学习。
2023年,李思飞推动以顺昌竹木工艺画为母本的“涪州笋壳画剪贴技艺”成功申报重庆市涪陵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传承人。这项藏于闽北深山中的非遗技艺,因为传承者的不懈努力,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山城落地生根。(许可欣 通讯员 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