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交流 和合与共——全球文明倡议下的朱子文化国际传播分论坛侧记
2025-10-19 09:11:3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
分享到:
|
东南网10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朱子学为何能走出国门,远播海外?朱子学如何影响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朱子学的哪些价值理念具有启示意义?
10月18日,在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分论坛二“全球文明倡议下的朱子文化国际传播”中,专家学者围绕朱子文化的国际传播,畅所欲言。
从13世纪起,朱子学就传入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曾被奉为官方正统学说,推动汉字、儒学等元素逐渐成为东亚各国共有的文化基因。16世纪,朱子学相关著作开始被翻译成西方文字并传入西方世界,实现了在英语世界的“旅行”,成为孟德斯鸠、伏尔泰和莱布尼茨等西方启蒙思想家以及近代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渊源之一。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教授李永杰认为,朱子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朱子学走出国门、远播海外,正是其跨地域文化感召力的体现。从历史上看,朱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都是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展开,并非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也并未产生意识形态对抗,而是对方主动将朱子文化融入自己的社会和生活中。当前,要在平等互鉴、包容对话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朱子文化走向世界。
国际传播中,朱子学的哪些理念具有普适性?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品端说,朱子提倡“天地之间,万物之众,其理本一,而其分未尝不殊”,“理一分殊”含有文化价值平等的观念,不仅可以贯通古今,也可以贯通中西。它推崇在不同宗教与文化的碰撞中求同存异,在“分殊”中求其“理一”,以开放的视野,坚持多元共济、和而不同,让不同的文明可以找到相接相处之道。
论坛现场,“对话”“多元”“相融”成为高频词。专家学者认为,朱子学的形成,是朱子不断与湖湘学、浙学、江西陆学等学派讨论的结果;朱子学在韩国、日本、越南等地的本土化,也离不开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会通。在现场,延世大学哲学系荣退教授李光虎、韩国安养大学泰山学术院客座教授孙兴徹分别介绍了朝鲜朱子学中的退溪、栗谷学派,深刻阐释了朱子学“理一分殊”“多元一体”的特点。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朱子学该如何与时俱进,与不同文明保持同频共振,以包容和谐之韵继续赢得世界共鸣?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建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的朱子学研究正在兴起。要通过加强翻译人才培养、建立术语数据库、推动国际合作等举措,让朱子学的多语种传播继续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
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狄伯杰说,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的利益、愿望和命运交织在一起,面临共同的挑战,需要共同的解决方案。朱子对自我修养的强调,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看法,以及对推己及人、平等相待交往伦理的倡导,都为种种不确定性提供了价值锚定。
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唐德清说,面对不确定性,朱子学给出了“向内求”的答案。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关联,把个人与社会、家庭与国家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把理与礼贯通起来,同时又注重日常的践履功夫,这在今天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论坛上,专家学者的对话紧扣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探索朱子学的当代表达,致力于使多元观点在开放交流中形成“和声”。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勾勒出共识——只有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协商合作、互利共赢的“和合”之路,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