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新闻 > 正文

光泽:绿水长流孕新机 青山含翠惠民生

2025-09-14 08:45:34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北溪湿地丹霞映辉泼墨如画,玲珑竹桥横跨碧潭对影成双,清溪漂流水质清冽欢乐无穷……初秋时节,走进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麓的光泽县,万木葱茏、百鸟嘤嘤,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气息。

境内111条溪河交织成网,森林覆盖率达77%,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优质的水资源,让光泽县获得“绿色金库”的美称。

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利用优质的生态资源树立地方特色品牌?光泽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两山”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山为本、以水为基,让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同频共振。

做活“水文章”,绿水变“富水”

一场秋雨过后,杉城云雾环绕,在鸾凤镇油溪村的北坑矿区,取水口处清澈的矿泉水喷涌而出,经过引水管道流进光泽县玉女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生产车间内,取自地下220-360米花岗岩层的基岩水,经过层层过滤、灌装、包装等工序,变成一瓶瓶饮用天然矿泉水,之后流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

对光泽来说,水资源一直是当地的特色与优势。

依水而生的光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全流域水质常年全优,是福建省唯一全流域水质达到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的县。

“光泽水资源量大质优,水系犹如毛细血管一般遍布全县。”光泽县水利局局长何燕说,受制于水资源分散、开发规模小,过去光泽的水资源多用于传统的农业灌溉、小水电开发和居民饮用,水资源蕴藏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潜力亟待挖掘。

如何做活“水文章”,让绿水变“富水”?摸清家底至关重要。为此,光泽县组织专业力量对县域内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将当地所有涉水工程、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按功能分类,绘制出水资源“一张图”。

之后,开展水系治理、水库建设、水岸整治提升……一系列前期工作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打牢了基础。

2018年,南平市出台“生态银行”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建立“生态银行”,整合转化全市生态资源优势,构建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的平台。依托优质水资源,光泽县成为“水生态银行”试点县。

通过“水生态银行”这一平台,光泽坚持做活“水文章”,将原先零散的水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开发、提升,在保护水质的基础上,发展出包装水、绿色种养、休闲旅游等产业,探索出一条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的绿色发展路子。

水活了,水资源的价值转化路径也通了。

推进“一瓶水”产业体系发展,引进“武夷山矿泉水”项目,建设“玉女峰矿泉水”生产线;武夷山水矿泉水项目二期投产,达产达效后年产值可达3.5亿元,年税收可达2000万元;玉女峰矿泉水生产能力可达到每年110万吨,并为当地创造300余个就业岗位。

依托饶坪溪,鸾凤镇饶坪村房车露营基地悄然兴发,营地投入拖挂房车15辆及房车营地相关配套设施,饶坪村仅靠收取露营场地租金每年便能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

今年7月25日,司前乡清溪村清溪河无动力漂流项目正式运营,各地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后纷纷称赞,“回头客”不在少数。

“这个漂流项目不光盘活了村里的水资源,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清溪村党支部书记王协兴说,漂流项目吸纳了21户村民参与,其中,4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8位村民成为安全员和皮划艇搬运员,9户村民则负责售卖农特产品。“项目单日收入最高时突破了6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打造新业态、挖掘新市场、拉长产业链……人们司空见惯的水,如今正成为光泽的加分项,产生了特别的吸引力。

护好“一座山”,青山变“金山”

走进崇仁镇的承天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众多插入泥土的黑色“粗管子”布满了陡峭的山林,一株株碧绿的中草药在其中茁壮成长。

“这些‘粗管子’的学名叫作限根容器,不仅能够规范林下中药材的种植,还能防止坡地的水肥流失。”基地负责人单技坪说,通过开发限根容器林下中药材野生抚育模式,当地实现了在不砍树、不破坏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生态立体循环种植。

这一发展模式,既保护了青山,也富了农民。

近年来,承天药业积极引导农户进行中药材林下种植,累计为农户提供了6000余亩建设完善的中药材种植林地。目前,光泽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超6万亩,涉及13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

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中药材种植,是光泽做好“一座山”的生动实践。

群山连绵的光泽,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70余座,故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山”之说。

生态底子好,并不等于经济基础好,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实现靠山吃山及可持续发展。

二十年来,光泽始终践行“两山”理念,致力于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发展,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也让百姓鼓了腰包。

鸾凤镇中坊村返乡创业青年张少智对此感触颇深。

1989年出生的张少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他有着多重身份:返乡创业大学生、光泽县圣丰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福建省“林业乡土专家”、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

“我是2014年回来的,当时光泽正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种植中药材做活‘林’经济、提升‘林’效益。中坊村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3%。经过考察,我选择了在林下种植三叶青。”张少智说。

创业期间,在当地相关部门和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张少智搬开了很多“绊脚石”,并带领本村10户村民注册成立光泽县圣丰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

如今,圣丰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创建种苗基地35亩,年培育种苗100多万株。每年举办培训班10余场,培训药农800多人次,带动光泽及周边县市林下种植三叶青等中草药2100多亩,直接和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多个,人均增收1.5万余元。

而且,张少智还主动成为中坊村护林员,负责守护1.1万多亩的山林。

“巡山时经常看到了白鹇、山麂、刺猬等野生动物,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生态环境是多么的好,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好家乡绿水青山的信念,更让我对当初的创业选择充满信心。”张少智说。

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光泽县的干坑正山小种红茶、天然蜂蜜、林下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的产值都在逐步提升。

不仅如此,光泽还持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旅游打卡点,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上半年,光泽县旅游人数达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5%,游客旅游花费20.85亿元,同比增长15.8%。今年暑期,光泽县环带6个打卡点累计接待游客37.82万人次,同比增长25.13%。

巍巍青山,绵延起伏;潺潺碧水,奔腾欢唱。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光泽一路向前。(卢国华 元喆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