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浦城:“田间课堂”教农技 “把脉开方”迎丰收

2025-08-27 18:02:33      来源:东南网8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7日讯(通讯员 徐杨俊)8月14日,在浦城县水北街镇一片金色的稻田里,县级科技特派员张勇健正俯身细查稻桩分蘖,与种植户易长辉交流技术成效。“今年二季稻长势比往年强多了,这还得多亏了张老师推广的‘三保两促一攻’技术。”易长辉的感慨,道出了水北街镇再生稻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说起再生稻满脸自豪的新农人,两年前正对着收割后的稻田犯愁。“如今,多亏党委政府的支持,派张老师来指点我们,以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现在可是大不一样了。”易长辉黑黢黢的脸上绽开着笑容。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水北街镇邀请县科技特派员张勇健开设“田间课堂”,现场指导农户实施“保根、保芽、保稻桩”核心措施,并演示如何通过水肥精准调控促进再生分蘖。据了解,这一技术源自谢华安院士团队与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的联合研发,“去年已推动示范基地二季稻亩产从100公斤跃升至420公斤,稻米品质提升带动售价翻番,突破每公斤10元。”张勇健看着金灿灿的稻子自豪地介绍着。

技术落地离不开资金支持。张勇建此行还带来浦城特色金融政策“科特贷”的最新资讯。去年,易长辉通过该贷款用于引进窄履带收割机,机械碾压率降低60%,再生季发苗率提高30%。据了解,2024年浦城累计发放“科特贷”3073万元,覆盖20余家农业主体,县财政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技术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面对种植户对效益提升的迫切需求,张勇建提出再生稻“无人化生产”远景。他援引浦城入选“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契机,希望下一步能试点无人驾驶精量播种、窄履带收割等装备,推动“良田+良种+良机”深度融合。

从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撑到乡土人才的扎根实践,水北街镇通过“科技特派员+金融+数字化”三位一体模式,让再生稻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2025年全县构建的“高校院所+本地专家+乡土科特派”服务体系,将科技特派员与专业团队的智慧源源不断注入田间。随着张勇建这样的科技“摆渡人”持续下沉,一粒粒稻谷正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磅礴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