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田间课堂”教农技 “把脉开方”迎丰收
2025-08-27 18:02:33 来源:东南网8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27日讯(通讯员 徐杨俊)8月14日,在浦城县水北街镇一片金色的稻田里,县级科技特派员张勇健正俯身细查稻桩分蘖,与种植户易长辉交流技术成效。“今年二季稻长势比往年强多了,这还得多亏了张老师推广的‘三保两促一攻’技术。”易长辉的感慨,道出了水北街镇再生稻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说起再生稻满脸自豪的新农人,两年前正对着收割后的稻田犯愁。“如今,多亏党委政府的支持,派张老师来指点我们,以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现在可是大不一样了。”易长辉黑黢黢的脸上绽开着笑容。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水北街镇邀请县科技特派员张勇健开设“田间课堂”,现场指导农户实施“保根、保芽、保稻桩”核心措施,并演示如何通过水肥精准调控促进再生分蘖。据了解,这一技术源自谢华安院士团队与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的联合研发,“去年已推动示范基地二季稻亩产从100公斤跃升至420公斤,稻米品质提升带动售价翻番,突破每公斤10元。”张勇健看着金灿灿的稻子自豪地介绍着。
技术落地离不开资金支持。张勇建此行还带来浦城特色金融政策“科特贷”的最新资讯。去年,易长辉通过该贷款用于引进窄履带收割机,机械碾压率降低60%,再生季发苗率提高30%。据了解,2024年浦城累计发放“科特贷”3073万元,覆盖20余家农业主体,县财政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为技术转化提供坚实保障。
面对种植户对效益提升的迫切需求,张勇建提出再生稻“无人化生产”远景。他援引浦城入选“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契机,希望下一步能试点无人驾驶精量播种、窄履带收割等装备,推动“良田+良种+良机”深度融合。
从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撑到乡土人才的扎根实践,水北街镇通过“科技特派员+金融+数字化”三位一体模式,让再生稻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2025年全县构建的“高校院所+本地专家+乡土科特派”服务体系,将科技特派员与专业团队的智慧源源不断注入田间。随着张勇建这样的科技“摆渡人”持续下沉,一粒粒稻谷正转化为富民强县的磅礴力量。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