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浦城:就业创业 “组合拳”,打出民生新图景

2025-07-21 18:23: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21日讯(通讯员 马啟燕)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紧密关联着百姓生计。浦城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主线,大力推行一系列就业创业“组合拳”,促使人社事业成果丰硕。2025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03人,为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奠定基础,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乐檬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制作球拍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服务精准,铺设就业“暖心桥”

“我们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很大,幸亏有政策扶持才稳住生产。”福建南平乐檬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烽波说,浦城县创新开启“入企探岗”模式,“人社专员”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为企业用工“问诊把脉”,打通企业招工的难点、堵点。同时,构建“线上+线下”政策宣传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政策,为企业招聘和群众求职搭建起“暖心桥”。

走进乐檬生产车间,手工编织声与机械运作声交织,工人用手语交流的场景格外醒目。“在县人社局和县残联帮助下,公司签署了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托管合作协议,开创‘支持性就业’服务新模式,让残疾人经培训后上岗,从居家赋闲走向社会。”叶烽波说。目前,浦城县已帮扶安置29名残疾人到企业就业,6名残疾人进入公益性岗位。

浦城县针对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在职职工以及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特点,还开设契合市场需求的工种培训,既助高校毕业生提升专业技能、适应职场,也帮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竞争力。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36期职业技能培训,吸引1273人次参与,新增取证680人次,新增高级工247人、技师12人。

万安大游零工平台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平台聚力,搭建就业“高速路”

为更好的促进就业,浦城县整合资源,创新就业匹配机制,成立了全市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协会,搭建企业HR联盟。这个联盟犹如一个大型“人才枢纽”,整合县零工市场、南平人才网等多方求职人员信息,建立起包含1200人的人才信息库。

“公司加入联盟后,借助‘主动对接+智能推送’双轨机制,能与求职者高效精准匹配,还能实现淡旺季用工调剂,保障生产。”福建锐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作红说。截至目前,该联盟已吸引辖区内52家企业入盟,建立人才信息库1200人,帮助企业推送技能人才86人,实现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浦城县构建的“1+N”零工服务体系也为群众就业搭建起“高速路”。以县级零工市场为核心,39个社区零工服务点如星星之火,在19个乡镇(街道)遍地开花,实现全域覆盖。“我通过‘南平零工集市’线上小程序和‘零工市场(岗位)电子地图’,找到了就近合适的岗位,既能有稳定收入,又能照顾孩子。”多位灵活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大游零工平台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

2025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 浦城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特色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梦”

“暑期,一些优秀应届大学生会选择回乡实习,我们会根据已建立的大学生信息数据库,并利用南平人才网整合1269家企业4058个岗位资源,组织他们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浦城。”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负责人邱旺发说。目前,已组织685名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企业参访等18场活动,促进500人次返浦留浦就业创业。同时,开发“三支一扶”、社区服务及大学生志愿者等基层特岗76个、见习岗位210个。

浦城县还积极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等招聘活动接连不断。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活动65场,发布岗位信息3671个,达成就业意向2750人。组织圣农食品等9家重点企业赴云南开展劳务对接,拓宽劳务协作版图,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天地。

此外,还充分发挥特色优势,通过区域协作平台,持续强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强与福州、厦门、漳州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志翔培训学校携手福州广和母婴护理公司,以“技能培训+岗位直通”模式,为乡村劳动力打开家政就业之门。

如今,浦城围绕剪纸、烹调、酿酒等特色产业,还建立了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9个,培养市级技能大师5名。高层次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带动了乡村产业技能水平提升,为企业稳健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