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写在邵武市即将举办福建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之际
2024-09-15 17:52: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
分享到:
|
东南网9月15日讯(通讯员 邓贤龙 何淑婷)五谷丰登金满仓,农夫笑逐秋风扬。福建省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于9月22日在邵武市和平古镇举办。连日来,邵武市广大干群自觉放弃休息,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以昂扬向上的姿态,积极筹备本次主会场活动,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9月15日,虽然时值中秋假期第一天,但是和平的镇村干部及景区工作人员一派繁忙。在镇各个主要路口都挂满了丰收节的标志旗帜,古镇南门主会场的舞台和看台正在紧锣密鼓搭建中。走进古街古巷,处处呈现出一派喜庆的景象,辣椒墙、稻草堆、各种景观树等众多打卡点都在向游客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邵武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各方力量,补齐农村基础短板,扎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开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游客正在云灵山体验漂流 邓贤龙 摄
做强乡村产业 让村民“富”起来
暑期以来,云灵山漂流景区,每天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第一次来这里感受,太刺激了,很过瘾。”
“它这边的漂流特色鲜明,适合不年龄段的人来体验,我明年还会带更多人来漂一漂。”
来自厦门的一批客人,对云灵山漂流赞不绝口。
不惜重金升级打造的漂流项目,是邵武市贯彻落实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会精神的有力举措,不仅为擦亮“邵武是个好地方”城市名片注入活力,还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这个漂流项目,人气一天比一天旺,我们自己做的萝卜干、杨梅干这些土特产都不够卖了, 以前要送到城里,现在家门口就能变现。”景区所在地龙斗村村民李大伯高兴地说。
邵武按照中央、省委、南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做大做强以竹业、烟叶、种业、中药材、茶叶为主导的“5+N”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出产业新格局。引进了一批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比如中药材产业,已初具规模。经过培育黄精良种繁育基地,带动村民种植黄精走上致富路。 “邵武黄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列入“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种植面积近3万亩。当下,邵武全力赴争创“中国黄精之乡”,打造种植、加工、药食药膳、科普教育、休闲康养、中医保健为一体的特色黄精产业链,推动黄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实现产值突破30亿元,成为邵武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
当地还整合相关产业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催生产业新模式,实现“1+1>2”。一方面,他们秉持农业生态化、旅游特色化发展理念,实施“农业+”战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去年来,邵武市正在以世遗1号风景道为重点,全面推进二都、三都、龙斗、和平、大埠岗等节点改造升级,统筹“五朵金花”文旅品牌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快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他们还以邵武闽台产业园为依托,运用台湾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加快闽台优势产业合作,将邵武建设成为台胞台企登陆闽北第一家园。
完善乡村建设 让容貌“美”起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涵。邵武市积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改善乡村发展面貌,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现在我们这里房子很漂亮,环境也美,每天都有好多外地人来这里拍照,还有一些人来这里拍电影、拍婚纱。”在金坑乡金坑村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危,一说到家乡变美就激动不已。
金坑乡把打造庭院经济综合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不仅村容村貌美了,百姓致富门路也多了。该乡投资1200 万元,以古建筑、庭院为载体,融合环境整治、生态禀赋、特色产品等要素,探索实施古建筑“以修代租”“房屋入股”“私建公助”等模式,优化公共服务空间。他们还吸引在外乡贤、有志青年凝聚合力,与闽台乡创乡建团队共同建设了古隘堂休闲馆、昼锦乡舍民宿、咖啡馆、台湾青年工作室、东方书吧各种新型业态,带动村民年增收近万元。
邵武市为构建乡村空间之美,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省上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部署要求,对照南平“一规划一导则一方向一机制”,持续加强与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的合作,全面推进“1+2+3”乡村振兴规划和《邵武市乡村建筑风貌导则》编制,统筹考虑乡土风情、民俗习惯,凸显了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避免风格雷同和“千村一面”。目前邵武全市的135个行政村的规划都已出炉,成为指导各村创建和美乡村的重要遵循。
为长期保持乡村环境美,各乡镇实行划片包干方式,建立人居环境保洁、检查、评比制度,实行门前三包,开发公益岗位,聘请保洁员清运垃圾,实现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制度化、队伍专业化,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擦亮村容村貌靓丽“底色”,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幸福指数。
希望的田野 邓贤龙 摄
提升乡村治理 让基层“强”起来
“在乡村治理中,我们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为治理而治理。” 这是邵武市每一位乡镇干部的共识。
在提升乡村治理中,各乡镇主要以坚持“党建引领+土地流转”模式,围绕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充分发挥乡贤人才力量,推动辖区回归经济落地见效,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动。同时,依托“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联社”,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实施跨村的飞地模式,集中资金发展规模产业,将各种有效资源,以入股形式进行联建联用,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蓄势赋能。
邵武市厚植乡村振兴良法善治沃土,把好基层党建“方向盘”。以创新实施 “百名干部进乡村,百名人才助村兴”行动为载体,结合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提升包联驻村工作质效,不断推动“四下基层”工作法在农村走深走实,切实让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乡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邵武市还积极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书屋等为载体,以沿山春社节、洪墩抢酒节等传统民俗节庆为纽带,以傩舞、枫林窑等非遗传承为特色,结合朱子、李纲、黄峭等传统文化宣传,多维度举行理论宣讲、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对农村人文精神与整体风貌的塑造,为和美乡村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吃茶话事”等创新机制,奏响协同治理“大合唱”。各乡镇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巩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成果,及时有效化解乡村矛盾纠纷,优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用法治底色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相关阅读:
- [09-14] 明纪于心 守纪于行——南平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综述
- [09-13] 邵武市举办第三届人才日活动
- [09-13] 南平市积极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