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延平樟湖镇:传承闽越遗风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2024-08-10 09:38: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当地青年孩童带蛇巡游樟湖镇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东南网8月10日讯(本网记者 陈艳) 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当全国各地都在欢度“七夕”佳节时,在闽江之畔的樟湖古镇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蛇王节”。8月9日上午,2024樟湖闽越崇蛇文化旅游节敬奉蛇王祭祀大典在蛇王庙前举行,拉开了本届崇蛇文化节的帷幕。8月10日上午的“游蛇神”则将整场文化节活动推向了高潮。

据介绍,今年的蛇王是一条长约4米,重56斤的巨蟒。除此之外还有眼镜蛇、大王蛇、乌梢蛇、菜花蛇等各类蛇逾百条。这些蛇在当地青年孩童的护送下,巡游樟湖镇。

耍蛇的少年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传承闽越遗风 活的福建图腾

福建称为闽,多山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时人蛇共存的生态环境,并将蛇神崇祀在福建省传承下来。樟湖镇崇蛇习俗以闽蛇崇拜为轴心信俗,由原始古朴的蛇王庙为载体,继承和保留传统的正月元宵迎蛇灯、七夕祭蛇神赛活蛇为内容的崇蛇活动,形成了崇蛇民俗文化体系,是全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崇蛇活动,2005年,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当地还保存有崇蛙、崇猴信仰文化活动,民俗文化积淀深厚。

活动现场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多年来,随着专家学者、海内外新闻媒体的全力推动,樟湖崇蛇民俗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学者们进行中国南方蛇神信仰文化内涵研究的重要参照,也成为缔结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活动现场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我们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今年和往年相比,不仅结合了龙舟赛、文艺表演,还有宁德、广州等地的信俗文化团队前来交流表演。”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延平樟湖崇蛇习俗代表性传承人陈学铭介绍道。看到今年的空前盛况,他感到由衷欣慰:“今年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几乎都是年轻一辈的人,可以说现在樟湖的崇蛇文化已经后继有人。”

耍蛇的少年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今年二十岁的张宇翔是今年“游蛇神”的主要成员。他告诉记者:“我十岁开始每年都参加游蛇队伍。传统文化不能丢,我们年轻人应该接好接力棒把樟湖崇蛇文化越做越好。”

蛇王巡游队伍踩街活动作为本次蛇文化节的重头戏,蛇方阵、竹竿舞、英歌舞、战胜鼓、布马舞等相继登场,现场还可品味延平区美食,参观樟湖商会换届和欣赏蛇王庙周边摆放新宅酒窖蛇灯、剧头青竹蛇灯、集镇六街竹蛇灯、高洲响尾蛇灯、花灯车等,下午更有龙舟赛点睛仪式,以及旱地狮子舞、龙舟赛、水上飞人表演等。

借力文化搭台 发展文旅经济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古镇气氛热烈、人头攒动。

来自广东的游客王先生在樟湖当地朋友的介绍下特地来此体验。“我初五就来了,这里的人很热情,文化氛围很浓郁。这些蛇看起来很可爱啊!”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到南平来,活动结束后,他还将和友人前往武夷山,一睹“双世遗”风采。

游客与蛇互动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延平区摄影协会成员陈剑森是第二次参加蛇王节,相比去年,今年主办方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将活动时间延长到三天,让他不仅有空细细品味一下樟湖当地的美食,还能顺便到周边的白鸽岛、万寿塔等地游览拍摄一番。“我这两日拍下了很多令我自己满意的照片。”

记者走访了解到,当地的家庭旅馆和招待所均已客满,而餐馆的生意也比比往常翻了一番。“平时我只需要运一车的货,但是这几天我每天都要运两车才行。”樟湖当地的主要蔬菜供货商吴老板告诉记者。除了深厚的闽越文化,樟湖当地还有许多特色产品,如樟湖马蹄笋、樟湖炒糕、溪口板糖、柑橘等特色农产品,这些也成为了游客们的心头好。崇蛇文化节不仅仅是一次文化盛事,也为当地消费市场带来活力。

游客与蛇互动 东南网记者 陈艳 摄

近年来,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鲜明的民俗文化以及保存完整的历史古迹,樟湖镇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构建突出地域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我们希望通过围绕本土文化引入体育赛事,打造文化+,助推活动开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响文化品牌。”樟湖镇宣传委员魏伟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百里闽江风景带,进行白鸽岛升级改造,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助力深度融合‘文化+航运+旅游’,打造闽江流域延平段文旅经济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