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顺昌:吃的是茶,“化”的是“结”

2024-05-23 14:57:2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吃茶话事点” 顺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南网5月23日讯(通讯员 陈玉红 饶道湘)“吴书记,您可得帮帮我呀。”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仁寿镇顺信竹制品加工厂负责人朱昌龄一大早便推开设在顺昌齐星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吃茶话事点”的大门。

仁寿镇桥下村支部书记吴志勇眼见朱昌龄焦急的样子,忙招呼他过来坐下。“老朱,不要着急,慢慢说。”吴志勇倒了杯茶让他喝下,这才掏出笔记本,听他讲述事情原委。

原来朱昌龄的厂区临近沙南高速A4标段高架桥建设区域,正好一个直径一米多的桥桩打在厂区门口,造成材料运不进来、产品也运不出去,让他十分着急,这才想来“吃茶话事”点寻求帮助。

吴志勇在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后,心里也有些数。其实因沙南高速建设,大量工程机械车在厂区道路来回穿梭,不少路基受损,已影响到企业运输、村民出行,刚好借此和朱昌龄反馈的问题一并解决。

“当天,我们便对接项目部负责人,组织话事人小组成员及周边企业负责人在话事点碰头商讨。”吴志勇说,“整体氛围都很融洽,大家都没太多束缚感。一盏茶的功夫便给出解决方案。”

按照要求,项目建设方不仅及时修补了受损严重的路基,还在朱昌龄厂区门口重新用水泥浇筑了一个宽约8米的路口。望着比以前更宽更平坦的路面,朱昌龄会心地笑了。

“一杯茶”化得了群众千千结,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年前,镇党委主要领导到桥下村了解木竹产业,周边厂区的负责人也一起到话事点,共同为仁寿镇竹木行业“出谋划策”。仁寿镇毛竹资源丰富,有8家竹木企业,其中2家是规上企业。“在场企业家大部分以提升自身产值或介绍企业发展情况为主,其中昌和竹木有限公司的老总吴礼明突然想到有个外商朋友,正在寻求项目投资,可以帮忙‘牵桥搭线’。”吴志勇回忆说。仅过了2个月,港澳台投资企业——福建顺昌绿新竹木发展有限公司在仁寿正式落地。

仁寿镇桥下村下辖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党员47人,将“吃茶话事点”设在齐星菇业企业,一方面考虑该位置位于四个自然村中心,有益村民茶叙议事,另一方面因该区域企业集中,便于搭建企业诉求快响应平台。

目前,该话事点主要由村支部书记牵头,妇联主席、村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综治协管员共同组成话事人小组,并以村两委和调解委员会为主,以党员、村民代表、微网格员为辅的话事人。话事点实行“党员三亮、网格双联、常态活动、民事民议、动态反馈、监督评议”等六项制度,还公示“值班热线电话”群众可以第一时间联系。

“俗话说以茶会友。‘吃茶’不仅无形中‘抹去’官与民的界限,拉近干群距离,群众说心里话、道烦心事、讲真想法、提好意见的劲头也更足了。”吴志勇体会深刻。截至目前,该话事点已收到村民关于路灯更新、路桥拓宽、施工路牌设置等意见27条,帮助解决困难16件。

为进一步发挥该机制作用,今年以来,仁寿镇积极探索“吃茶话事点”社会治理新模式,充分利用“桥廊”“凉亭”“乡贤茶叙室”、党员先锋民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场所为话事点,建立党群议事制度,开展“有话跟我说,有事我来办”等系列服务活动,构建起便捷、贴近群众、共建共享的议事平台,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