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本网原创 > 正文

徐永生:用文化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2024-01-03 17:40: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景德精舍门楼 黄琼琼/摄

东南网1月3日讯(本网记者 康金山)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瓷器领域有较高造诣;他喜欢收藏,1997年步入高古瓷的收藏之路;他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打造朱子理学高地的文化场所,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他就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宋代建窑描金银恢复者之一、景德御盏创始人徐永生。

潜心研究技艺 付出终有所获

2009年受良友黄美金的引导,徐永生开始钻研宋代建盏技艺,探索复原宋时建盏的韵味,潜心研究宋时建盏艺术性技艺。

“我是从14年就开始研究描金银技艺,这项技术难度非常大,成品率也很低。”徐永生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个窑大概放了1000个描金银,结果成品一个都没有。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永生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掌握了这门技术。2023年6月27日,一套用真金描绘朱熹《九曲棹歌》文图、仿宋代点茶器建盏——《九曲棹歌》金花乌盏被武夷山博物馆收藏。《九曲棹歌》是南宋大家朱熹携友人同游九曲溪时所作的一首七排诗,这首诗是历代文人骚客吟颂武夷诗中,最早概括描绘武夷九曲溪风貌的一幅长卷佳作,而九曲溪也因此作名扬天下。据考证,宋代建盏釉面就有纪录《九曲棹歌》诗歌主题的文图。

《九曲棹歌》金花乌盏被武夷山博物馆收藏  黄琼琼/摄

徐永生用十余年时间在业内收藏到宋代金花乌盏与七彩描银的一百多种图案和文字、全品及残片,2022年他成功复刻了古法宋代金花乌盏与七彩描银盏和其它各种釉面传统的烧制技艺,填补了建窑艺术性的稀缺项目。

建造景德精舍 弘扬传统文化

徐永生长期从事传统文化收藏,当他重新回到家乡,再次体悟到西山、云谷的巍然,在触摸书院文化的温暖时,他决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传承与延续的事,于是他便投资400多万元,建造了仿清代建筑风格的景德精舍。

“当时建景德精舍的时候家人是反对的,因为在农村建个房子只要几十万就足够了,而建造一个这么有规模的建筑要花不少钱。”徐永生说,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的现金,建设的进度也是断断续续,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店里的一批古典家具拿去卖了,然后又把钱投入到景德精舍的建设中。谈到当时的建设情景,徐永生发出了感叹。

景德精舍点茶活动现场 黄琼琼/摄

景德精舍位于云谷山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朱熹、蔡元定“悬灯相望”之地,当年朱熹、蔡元定长时间在这里结庐讲学,传道授业解惑,朱熹的云谷书院、蔡元定的西山书院引四方学子负笈来学,成为千古佳话。

景德精舍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融合了闽北传统民居特点,二层砖木结构,具有展览、演出、研学等功能,目前基地共展示各类民间文艺作品600余件,是推动闽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宣传、打造朱子理学高地的一个文化场所。

多方给予授牌 影响越来越大

精舍中的陈设以朱子文化为主体,又整合徐永生长期做收藏而累积下来的精品,再有书画名家奉献的精心之作,于是,景德精舍就有了传统文化赓续的气象。

随着景德精舍功能的日益完善,到这里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这里日益成为朱子文化交流传播的场所,景德精舍也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福建省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南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此挂牌设立“景德精舍文艺基地”,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也在此挂牌设立了“景德精舍研学基地”。

“他作为我们当地的乡贤华侨,个人出资在家乡打造这么有文化的场所,我们政府是大力支持的,老百姓也是热烈欢迎的,对他个人为朱子文化的弘扬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也表示感谢。”建阳区莒口镇党委书记周天翼说,希望社会中有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群体参与到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中来。

“我们当时之所以把文艺基地放在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南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黄子平告诉记者,这里是朱子和蔡元定“悬灯相望”的一个典故所在地,此外,这里是闽北最好的仿古建筑,按闽北传统民居来建,具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

“目前景德精舍一年参观的游客已有几千人,我要把景德精舍打造成为振兴乡村旅游的好地方,更好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徐永生表示,他将进一步讲好闽北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积极配合和服务好南平市文化建设,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文化品牌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