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县域风采 > 正文

邵武:学党史办实事 切实解农耕难题

2021-04-29 18:08: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党员干部为葡萄藤浇定根水 肖琳/摄

东南网讯 又是一年农忙季节,农民们忙得不可开交,用工难、技术困、资金艰都是面临的问题,邵武市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切实为农民们解决农耕难题。

解用工难,党员干部下地忙

“每个人认领一亩地,不要重复啦!”邵武市大竹镇党委组织委员李榕佳边说边给每位党员干部分配好他们的工作范围。

眼下正值农忙时节,由于村里不少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再加上烟叶收割,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为解决农民的春耕问题,大竹镇党委组织镇村干部到位于大竹村的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里帮忙。

大家走进田头,说干就干。有的打水,有的浇水,有的挖坑,相互协作,干劲十足。不出半天,60亩地就已经全部完成定根水浇灌工作。

此举是大竹镇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党员干部用行动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有效有效带动农民劳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解技术困,科特派来帮忙

科特派指导种植技术 刘诗雯/摄

农业生产中,技术也是一大难题。邵武农业农村局时刻将农民所思所想放在心上,通过“12316”农业服务热线、微信群、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手段,大力推广“五新”技术,适时发布春耕备耕技术以及各种防病虫害措施。

“种葡萄有很多讲究,这个苗从广西南宁引进,那边的气候和我们很不一样,就更要注意啦!”科技特派员耐心地跟种植户讲解。

大竹镇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项目从2020年启动,第一期先试种60亩,严控葡萄产量,提升规格和品质,首次就获得大丰收,在邵武乃至全省打响名号。

乘胜追击,今年产业园流转下300亩土地,发挥科技特派员农事及技术指导作用同时引入全国性葡萄种植服务机构(191葡萄种植平台),进行线上和现场指导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40名,实现专业化种植。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的负责人李鹤峰说:“镇里很支持我们,科技特派员也经常来地里看看情况,我们有信心今年会种得比去年好。”

邵武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农民们排忧解难。目前,已发布各类相关信息30余条,网络解决相关农业生产问题7条。今年以来,组织农业技术专家5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做好春耕备耕准备工作。

解资金艰,政策扶持解忧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阳光玫瑰葡萄项目在党支部引领、村“两委”带头之下,由福建芸耕农业有限公司、村“两委”、村民共同成立“共耕社”,共同合作经营,共同投资建设。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园的负责人李鹤峰说:“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高,我们打算走订单农业的路线,这样销路不愁,收入也有保障。”它依托闽北地区打造的“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创建“共耕社”葡萄品牌,借助镇区内的国家3A级樱花·虹景区,实现经济和生态、农业和旅游互促互融发展,打造集休闲采摘、欢乐田园为主题的“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

大竹村集体则以软弱涣散村向上争取的政策性项目资金近40万元及产业配套政策扶持资金向葡萄产业园倾斜,“共耕社”则按每年每亩80斤折成资金作为村集体收入,同时将上级软弱涣散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0万元借给“共耕社”作为流动资金,年化率为8%,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集体增财增收。

去年尝到甜头的共耕社的社员们对于今年的收成也是信心满满,对于未来的生活也是充满信心,他们激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

邵武市各级各部门按照邵武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66”工作要求,弘扬“三干三去三争”作风,加压奋进,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将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将任务分解到位、具体到人,推动解决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实践活动落实落细。(肖琳 刘诗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