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县域风采 > 正文

"铿锵玫瑰"深扎基层 脱贫攻坚砥砺前行

2021-01-07 14:50: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练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她学在支部、做在支部、爱在支部、乐在支部,积极以支部为中心,开展机关连乡村、党建促振兴,访贫问苦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年里以脱贫攻坚工作为主线,以开展畜禽污染、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有力保障村民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逐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奋斗目标。明前街村党支部也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南平市委组织部授予“红星村党组织”荣誉称号。

多方奔走建设民生,一改村容

驻村日子,忙碌而又充实,每一天都很普通,每个故事都很平凡。然而,村头的凉亭、村前的水泥路、河堤湿地小公园却无不诉说着郁华这三年的岁月年华。郁华刚到村里时,破败的路、简易搭盖的旱厕、“打着游击”办公的村部……村里的基建民生让人忧心。

主村道路施工现场 受访者供图

“这路原来可窄了,水沟也小,一到雨季就内涝,大家伙出个门就跟过浅滩,深一脚浅一脚的,进出不方便不说,还不安全。”明前街村村民陈大爷说的是村里的主干道明前洋路。

为了给村里造一条“幸福路”,郁华多方奔走,了解政策,争取支持,从省里到区里,争取到了30余万元资金,用于修路。然而,因项目需要近30户村民将自家宅基地退后半米用以拓宽道路,有的村民觉得自己利益受损而不愿意执行。郁华协同村两委多次前往村民家中进行协商,向村民们深入阐述这个项目能为大家生活所带来的改善,在得知其中一户家庭是留守老人后更是多次前往老人家里嘘寒问暖,在台风来临时,雇车把老人家接到村部吃住,使老人感受到关怀,在外打工的子女知道后,非常感动,带头让出宅基地过道,使道路施工能顺利进行。

疫情期间了解蔬菜销售情况 受访者供图

“看到村前的凉亭没有,郁华书记帮忙修起来的。现在大家纳凉唠嗑,终于不怕下雨天了。”村里一位老党员说,原来村里的凉亭就是60年代搭的简易棚,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老人们说会儿话,还得自己撑着伞。现在的明前街村,有了自己新的凉亭,不仅村民们生活休闲有了去处,党的政策宣传也有了新阵地,亭内设了宣传栏,宣传党建、扫黑除恶、精准扶贫等内容,每隔几天作为第一书记的郁华都会来到凉亭为村民们宣传扫黑除恶知识和振兴乡村等惠民政策。

三年来,郁华积极为镇、村统筹协调资金近900万元,用于镇、村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完成河堤休闲漫道建设、新建公园公厕、改建饮用水管网、拓宽村道、加装路灯及在植树点种植丹桂1200余株等20余项民生项目工程,实现了精准扶贫重点贫困村“两不愁、三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工作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明前街村,促进乡村振兴。

笔记本上一项项待办事项被勾画,一项项新的内容又被添置。远在福州的家人电话来问:“累不?”郁华撸了撸袖子道:“有使不完的劲儿!”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