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红绿辉映凤头村

2019-07-19 10:22:0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修葺一新的中共政和第一党支部旧址

政和县东平镇奖山下的凤头村,是闽北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共政和县第一支部诞生地。古村有千年历史,村后有106亩1100多株古楠木。优美的生态田园风光和历史遗址交相辉映,红色与绿色融为一体,吸引着众多游客。

百亩楠木有奇观

走近楠木林,清风拂面,绿浪翻腾。古人云:盛德在木。木之盛德就在于给人类以生命、家园和未来,而人之盛德,就在于珍惜和热爱这些有盛德的树木。在凤头村人看来,尊崇古树就是尊崇祖先。村里自定村规:严禁砍伐林木,即使是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火拣拾。“凡我村民,不论姓氏,严禁损毁林木,如有故意砍伐、损毁者,即为不孝之孙,合族共谴之。每砍一株树(不论大小),罚猪一头,责其到祠堂内祭拜祖先,承认过错,猪肉均分合村族众。”

楠木坚韧不朽,有“木中金子”美誉。沿着栈道,步入树林深处,顿觉有种莫名的肃穆。一排排整齐楠木,宛若军营门岗的哨兵,让人心跳加速,忍不住想冲上去拥抱它、呼吸它,而真正靠近它的时候,顷刻就会感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古楠森森,千姿百态,有的青筋暴露、皮若龟甲,尽展岁月沧桑;有的一柱冲天,直耸云端;有的气势雄伟,遮天盖地,让你瞬间感受自然的力量。

楠木林中,不乏“清泉泽润林木旺,老树虬曲似龙头”的奇特树木。山涧里,一棵胸径2.36米,树龄1000多年的樟树,根部鼓出一块树瘤,酷似一个头像,当地人称“状元树”。相传很久以前,村中有位姓樟名沐的才子,家住扫帚岭,进京应试赴考,独占鳌头。京城下发榜文到村中,却被一阵风吹飞挂到树上,迎风招展,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此外,还有根系相互缠绕、叶片相互覆盖、枝干相互挽抱,形同“夫妻树”“祖孙树”“树中长树”的自然奇观。

红色永固谋发展

移步即旧址,触目皆历史。始建于1893年,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的凤头村杨公祠,一砖一瓦,无处不在涤荡着人们的思想,撞击着游客的心灵。

1927年7月,杨则仕在凤池村杨公祠主持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政和支部委员会。次年,为了探求真理,杨则仕和10多名热血男儿一起成立红色“读书会”,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同年冬建立了赤色农民协会,发动和领导抗税、抗捐、抗租、抗债、抗丁“五抗”斗争,并在斗争中考验培养积极分子。1933年10月,中共政和支部在杨公祠组建了凤池农会游击队,后来游击队扩建为建松政工农红军独立营。1934年9月,在杨公祠召开建松政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建松政县苏维埃政府,从此以东平凤池为中心的苏区广泛实行“计口授谷”“分谷分田”,土地分配工作全面展开。建松政工农红军独立营400多人,成为闽赣省闽北军分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历史在今天沉淀,历史也将在明天闪耀。新一代的凤头村民不忘初心,挥动双手建观景台、魁星亭,安装景观射灯,修复政和县第一个党支部、政和县农协会代表大会旧址、陈贵芳故居陈列馆,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围绕“红色最红、绿色最绿”目标,紧扣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力打好“红绿”两张牌,做好红色、休闲度假两篇文章;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为贫困群众开启了旅游脱贫的绿色新通道,旅游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乡村旅游呈现快速、有序、良性发展态势,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杨则生 文/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