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早田村村民张哲金的三份收益

2019-04-24 10:18:14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 通讯员 林奥 袁野)

清晨,浦城县仙阳镇早田村千亩冬闲田药稻轮作模式推广示范基地,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草药香,71岁村民张哲金正在药田为裸露在外的块根块茎培土。看着地里嫩黄的浙贝母花,他不禁喜笑颜开。

“今年的浙贝母长势好,想不到冬闲田还能赚钱。”独居老人张哲金曾是早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以来都是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

2016年,村里给他安排了环境保洁的公益岗位,每年有5000元收入。此外,村里如果有临时性的工作机会,也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2017年,张哲金顺利脱贫。“虽然有固定收入,但是没有稳定的增收途径,生怕哪一天不小心又返贫了。”张哲金总觉得不安心。

转机出现在去年9月。浦城县引进福建省晓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口利用近300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在仙阳镇早田村流转土地,吸纳贫困户参与药稻轮作。

谈起自己的增收,老张掰指头算了一笔账:“我有3亩多地,去年流转给晓禾农业公司代管,然后我自己给药材施肥、锄草管抚等,务工一天能挣七八十元,冬春时节每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另外,每年还有近2000块钱土地租金,外加年终‘红利’3000元以上,一份土地有三份收入,比以前单纯种地强多了。”

“冬春农闲种植中药材浙贝母,既有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又能保护地力。”早田村村主任徐维清告诉记者,项目带动土地流转,最终是贫困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赢。早田村土地土质疏松肥沃且拥有良好的排水功能,适合种植浙贝母、元胡等中药材。去年项目落地后,在早田村流转耕地1117亩。去年10月开始种植中药材,预计今年5月开始采挖药材。到了夏秋,土地又能轮作优质稻。仅早田村,该项目就吸纳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97户,其中仙阳镇贫困户206户,每户贫困户核拨1万元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委托晓禾农业整体承包代管。

“浙贝母是旱地种植,和水稻种植可以相互促进。”福建省晓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祖力说,种植浙贝母等中药材后,土地会留下养分,利于水稻生长。而稻谷收割后留下的稻茬腐烂在地里,则成为浙贝母很好的肥料。不过,种植浙贝母和元胡的成本相对较高,一亩需投入8000元,每亩土地需投放300公斤种子,施放有机肥400公斤。但是,高投入的同时也意味着高回报。药材亩产可达750公斤以上,亩产值将超过1.5万元,最高可达2万元。项目收益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持续增收。浦城县扶贫开发中心主任林前华说,精准扶贫需要各种形式参与,产业扶贫不但为贫困户带来可靠的收入增长,还能引导方向,通过扶贫项目,从根子上解决贫困问题。早田村的项目以“公司+贫困户+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贫困户的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他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让土地真正成为致富增收的“摇钱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