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图片|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南平民生 > 正文

南平农业40年历程回顾

2018-09-23 08:17:10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市农业局对我市农业农村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回顾,为农民丰收节助力添彩。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核心,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党建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成果令人瞩目。201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68.6亿元,是1978年的11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5元增加到14558元,农民幸福指数得到了极大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市农村发展的光辉历程,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4年,期间发生的主要事件就是南平市人民公社被废除,开始确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也是当时农村最基本的经营体制。1979年,南平市全区各县(市)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南平市全区先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指示,开始放宽农村经济政策,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逐步在农村推开。

第二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1年,发生的主要事件是改变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南平市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农村改革逐渐转向市场化发展。从1985年起,国家正式取消粮食、棉花统购制度,建立合同订购制,由市场来调节农产品的供求价格。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开始出现了乡镇企业,不仅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使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成长。1985年8月,提出建设七大基地,发展八大行业(林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多种经营基地、畜牧水产基地、原料加工基地、能源工业基地、旅游基地和食品、造纸、建材、电子、纺织、机械、森工、化工八大行业)的思路,并组织实施。南平市全区粮食连续8年增产增收,提供商品粮和商品率均居福建省首位。1986年南平市全区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省定1个贫困县(政和)、23个贫困乡、16个贫困村、3.08万户贫困户、13.42万贫困人口,作为扶持脱贫重点。

第三个阶段是在1992年到2002年间,发生的主要事件是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南平市全区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颁布了相关法律来稳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将目前的土地承包制度再延长30年,使农民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开始离开故乡,踏上去城市甚至跨区就业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形,南平市按照国家采取对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管理等制度进行改革的方式来引导农村流动人口进行有序就业。1999年,南平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市城乡贫困居民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

第四阶段是从2003年到2015年间,南平市按照国家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农村城市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并发布了一些强农富农的政策,对于建立城市农村统筹发展制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南平市2004年开放了粮食市场,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对于生活贫困的农民家庭进行直接补助,逐渐减免了农村义务阶段学生的各种学杂费,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开始建立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五个阶段是从2016年到现在。2017年,农业农村部等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工作的通知》,南平市被正式授予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称号,在上榜的40个省、市、县(区)中,南平成为全国8个以整市域创建的设区市之一,为我市又摘得了一块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市委市政府同时也围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选准以现代绿色农业为支柱的相关七大产业予以重点培育,编制《南平市七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出《支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八条措施》,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突出“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为推进南平市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基础,描绘了新的蓝图。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南平农业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中砥砺前行、努力奋进,为打造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南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徐春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