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南平新闻 > 正文

告别污染,迎来富美天地

2018-05-13 07:53: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福建日报记者赵锦飞 吴柳滔 通讯员 詹国兵 谢志源 林秀桂)

去年2月,南平举全市之力,打响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战。作为重点区域,延平区拆除、关闭养殖场5722家,削减生猪存栏数310.4万头,5722户退养户转产转业,已完成5224户,占总量的91.3%。目前,延平辖区流域水质持续向好,20条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一年多来,5000多户退养户转产转型发展路子走得怎样?连日来,记者深入延平区各乡镇探访。

经历阵痛期后,在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下,有近一半退养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踏上与美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路;另有一些退养户根据自身特点,进入了快递、餐饮等行业。

现代设施农业雄起

四月的乡村,生机盎然。延平区太平镇曾厝村境内的南坪溪畔,偌大的山坳里布满一大片如云海一般的大棚。村干部说,这是生猪退养户曾禹銮、曾禹尧领头创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栽培大棚。棚内一排排的菌筒上长满了一朵朵香菇,许多妇女正忙着采摘。

养殖大户曾禹銮、曾禹尧当了十几年“猪倌”。去年3月,他们全部拆除猪场,拿到补偿费,可往后靠什么生活,他们曾一度迷茫。在区、镇、村各级干部的引导、帮扶下,去年7月他们创办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原来猪场上建设工厂化大棚,并组织退养户108人从事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栽培是一个短平快的好项目,适合我们退养户,我们已收获了两茬,产值有数百万元,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曾禹銮说,目前合作社日产栽培菌3万袋,年可实现产值千万元。今年,他们打算一面完善配套设施,一面增加品种。

在炉下镇瓦口村退养户林昌天的全自动化高科技大棚里,一朵朵竹荪雪白可爱。“这个大棚一亩投入要20多万元,全部生产绿色食品。”这样的大棚,老林建好的和在建的达40亩,都在原来的猪场上。大棚上方的山上,他新种了100多亩以红豆杉、罗汉松为主的名贵树木,并在林下养殖山西麻鸡。“作为一个养猪大户,既然转产就要转向符合时代潮流的绿色产业上来。这里紧邻瓦口洋,正在谋划建设瓦口洋湿地公园,将来会吸引很多人来观光旅游,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园大有前景。”他信心满怀,“我的麻鸡是在红豆杉林子里长大的,不卖个好价市场都不答应。”

去年,延平区复垦土地面积2075.76亩,土地流转面积1万多亩,新建设施农业3492亩,是以往6年总和,每亩投资20万元的智能温控大棚近900亩。退养户中,转产从事种植业的943户、养殖业的442户,成功转产到现代农业的退养户收益普遍高于养猪收益。


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兴起

畜禽污染整治后,绿水青山重现,361户退养户由此走上旅游致富路。

走进夏道镇徐洋村郊,看到已建成别具特色的木构生态园综合楼,游泳池的水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碧蓝透彻,鱼塘边采摘园大棚的瓜果蔬菜绿意盎然。

该村4户退养户退出生猪养殖后,与落户该村的森林人家生态园合作建设连栋设施大棚93亩,种植草莓、西红柿、优质瓜果等。退养户张道荣说:“夏道镇是延平新城核心区,毗邻高校园区,与南平高铁北站近在咫尺,发展生态休闲娱乐产业虽然投资大回报期长,不过,有这些天时地利,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

大横镇退养户林财旺在原养猪场的场址上办起家庭农场,利用6年前种下的40亩梨树、梅果树及原有的一片20多亩的水塘,搞起休闲垂钓,很快便成了南平市民周末小憩的目的地。现在,他不再为每年猪价波动而担惊受怕,多元的发展让他有了可持续收入的保障。

“若不是去年拆掉猪栏,发展乡村旅游,我做梦都想不到能开起农家乐,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谈及眼下的好光景,茫荡镇宝珠村村民老卢笑得合不拢嘴。在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像老卢一样,拆除了自家猪栏,搭乘乡村旅游的快车,将家门口的好山好水变为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以前做了大量宣传也没什么游客,现在环境变更好了,人气提升了,游客也多了。”茫荡镇三楼村红河谷山庄负责人张财荣告诉记者,除了经营农家宾馆外,他家还种植高山蔬菜,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旅游开发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生猪退养户转产转业,延平区在开展集中整治畜禽养殖污染行动的同时,出台了退养人员转岗转产就业的九条措施,区财政对退养户予以大力扶持;区有关部门、单位联合举办畜禽退养户实用技术及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增收培训,正面引导农户转产转业。“发展乡村旅游业投资大,去年区里退养户共享受省市区三级补助1.1亿元,还有省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的补助,政策叠加鼓励,解决了项目投资的瓶颈。”延平区有关领导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起

转产转业过程中,不少退养户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出一片新天地。

夏道镇吴丹村全村农户曾经九成以上以养猪为主业。去年退养后,该村年轻人在转产转业关头,敢想敢闯敢干。郑君健、吴万土等3户年轻退养户瞄准小龙虾养殖,投资350万元成立辉腾农业有限公司,走生态立体养殖路子。去年7月,公司利用原有猪场清退出来的场地,开挖一口鱼塘养鱼净化水质,同时租赁周边农户40亩山垄田放养小龙虾。

“小龙虾生长周期两个月。去年10月进的种苗,第一批已长大,今年3月初开始上市,销路不愁,价格也不错。”郑君健开心地说,当初也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去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班后,边学边干,没想到成功了。

炉下镇田头村的退养户陈人礼,在猪栏拆除后迅速承包了村里荒废已久的130余亩的鱼塘,成立家庭农场,通过技术员的指导,养起淡水鱼。如今,他养的鱼直供景区餐馆,供不应求。

来到塔前镇赤坑村,退养户秦世泰的生态农场里有基质栽培、水塘养殖、生态大棚等,一派现代农业景象立现眼前。“不仅在塔前镇有300亩地,在赤门镇还有200多亩。”他说,退养后,他们投入3000万元,带领40个养猪户,利用空置栏舍和场地进行技术改造,种植绿色果蔬,仅在赤坑村就搭建起68个温室大棚。

“如此迅速扩充基地,主要是我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秦世泰说,他们依托南平市跃农绿色蔬菜基地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模式,由跃农负责打市场,他们只要保质保量地管好生产即可。现在,生态大棚基本都实现智能化,有的蔬菜大棚采用基质栽培,专门生产获得有机认证的放心蔬菜,“有公司保障技术和销路,稳当轻松赚钱,而且保护了环境,大家都退得放心、退得高兴”。

来舟镇因地制宜,发挥自身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及百合花种植大户众多的优势,联系百合种植大户提供种植技术支持,鼓励退养户种植百合花,通过多股东投资种植降低风险。目前,退养户共种植约150亩百合花;发挥环境资源优势,镇畜牧站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退养户建立石磷蛙养殖培育基地,并养殖鱼、小龙虾等,预计此项淡水养殖年产值将达300万元。

据统计,去年,延平区举办15期退养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班,转产转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1655人;新成立合作社20个,新建家庭农场6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现代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延平绿色产业的主力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