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头条 > 正文

巾帼“抱团”助乡村振兴——记大历镇山沟沟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秀丽

2018-05-01 07:26:12  来源: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4月28日,在顺昌县大历镇新府路一个普通的临街店面,陈秀丽忙着为村民收购春笋,去冬今春,她已为这个偏僻小镇及其周边地区购销冬、春笋50多万公斤。

在顺昌县大历镇,还有附近的高阳乡、岚下乡,不少农户手机里都存有这位名叫陈秀丽的农村妇女的号码。不管家里有竹笋、板锥栗还是西瓜,他们总会拨通这个号码,让“驻扎”在各村的姐妹们,到他们家中收购农副产品。

陈秀丽,顺昌县大历镇山沟沟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95年到现在,陈秀丽和她的姐妹们,走遍了这两乡一镇的角角落落,用一次又一次的诚信交易,缓解了农民卖难的问题,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陈秀丽先后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南平市劳动模范、南平市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合作社也被评为市示范合作社、福建省“巾帼示范基地”。

从一车西瓜到流通大户

“如果没有那车西瓜,我现在还只是一个围着丈夫孩子和锅台转的农村家庭妇女。”48岁的陈秀丽说。

陈秀丽原是大历镇立墩村村民。21岁那年,她嫁给大历村同龄人徐太诗,在镇上摆摊设点卖些农副产品。

1990年夏天,一位过路的客户见她卖的西瓜品质好,在她摊前徘徊许久问她能否帮他进一车西瓜。爽快的陈秀丽答应帮助他到村里西瓜大户收瓜,但因为耽搁了下午的生意要求能否给20元作为补偿。陈秀丽开心地说,当时农民一天工钱仅3元,20元补偿款可谓是一笔大数目。

这趟生意,不仅自己赚了钱,邻里乡亲和客户也都十分感谢她。有了第一次的成功,陈秀丽琢磨着如何将山里的东西卖到山外。1995年,陈秀丽到建瓯市房道镇姐夫家玩,打听到姐夫朋友在做竹笋流通,每公斤的收购价比大历及其周边乡镇高出不少。返乡后,她就与要好的姐妹张凤娣和谢雅玉商量到各村收笋。


第一车收了1000公斤笋,净赚了100元,可扣除自己的差旅费和损耗仅基本保本。大家都觉得笋要有量才有赚头。商量后,大家各回各村发展人帮忙收购,然后统一挑到陈秀丽家里,由陈秀丽联系对外销售。第二年,陈秀丽的“姐妹团”发展到了7个人,每村基本有1人,冬春笋的收购量也开始大幅度上升,这个育龄妇女小团体逐渐开始有了盈利。

她们还把销售范围扩大到西瓜、柑橘、毛竹、板锥栗等其它品种,只要是当地有的,外面有人需要的,都成了陈秀丽的销售对象,妇女姐妹们一年到头的时间,也被排得满当当。如今,她们年均分红年加上自家田地、山林的农副产品销售,每人每年收入都能达到2万多元。

合作互助“抱团”闯市场

2010年,陈秀丽与7名妇女骨干一道共同入股成立了山沟沟果蔬专业合作社。南平市农业局经营管理站原站长游生嫩说:“南平市由妇女组成的合作社比较少,全由计划生育的育龄妇女组成的合作社山沟沟是首家,更为可贵的是她们不仅在生产上而且在流通上,将山区农副产品推向城里。”

“抱团”闯市场除了能致富,让她们愿意坚持下来的就是社员姐妹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山沟沟有个不成文的“互助制”,姐妹间谁有困难,大家都义不容辞相互帮忙。2012年秋,刘锦凤丈夫患病,5亩稻田没人收割,陈秀丽组织30多名姐妹和各自丈夫帮助她收割。

2012年,陈秀丽与她的姐妹们还发起组织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志愿者服务队。将爱心互助扩展到社会。是年春节,志愿者姐妹们到洋后毛根土、前洋何亦锐等孤寡、残疾老人家上门送温暖献爱心,帮助收拾卫生,老人们现在逢人便夸;寿山寺庙老阿婆手脚不慎摔断,志愿者姐妹们献爱心之余,不忘分批轮流上门看望;白沟村与祖母相依为命的12岁孤儿高一凡,不忘是“爱心妈妈”陈秀丽让他树起对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

不仅仅满足于市场流通。近年来,合作社在大历镇及县林业局、供销社等部门支持下,与科技特派员联合创办顺昌县竹荪研究所,参与研发了一套生态栽培竹荪核心新技术,亩均产干品100公斤,达国内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同行专家认可。合作社专家制订了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撰《农林下脚料栽培竹荪致富》专著,2016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如今,合作社拥有林下竹荪、毛竹、板锥栗基地1800亩,带动辐射周边高阳、岚下等乡镇300多户,面积5400亩。从事林下竹荪、冬春笋、板锥栗等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年推销农副产品150万公斤以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