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扶贫资讯 > 正文

增强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提升精准脱贫内生动力

2017-11-23 10:56: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郑正华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讯(通讯员 柳志勇 邱春静)11月20日上午,在浦城县石陂镇塅尾村的一个扶贫车间里,该村的省定建档立卡户华兴妹正和村里其他的姐妹忙着进行鞋面的来料加工。“我一人有三份'工作',在镇里兼保洁员,只要一有空,我就来到这两个车间,哪里更忙,就在哪'上班'。有事做了,我心情也更好了,三份工作加起来,每月也能创收3000多元。”显然,华兴妹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两年前,华兴妹的丈夫病逝。丈夫留给她的是一个上职业高中和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同时还有一些负债。艰难的生活,一度让华兴妹对摆脱困境失去信心。在村里两个扶贫车间和镇村两级干部的帮助下,她已成功脱贫。“只要他们愿意来,所有的贫困户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岗位。”两个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告诉说,周边还有不少老人、妇女、残疾人、五保户等把材料领回家里加工,一边顾家,一边创收。

在石陂镇,这样的扶贫车间一共有13个,分布在石陂村、塅尾村、龙根村、象口村、布墩村、徐墩等6个村,车间涉及来料加工鞋面、制衣车间、缝制纸箱、挑拣茶叶、安装电子元件、采收包装莲子等项目。大量周边村的农村妇女、老人和贫困人口,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在这些车间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截至目前,全镇有300多贫困人口在这些车间里找到了'工作',已帮助197个贫困家庭顺利脱贫。”该镇统战委员、副镇长黄文英告诉记者,今年,扶贫车间还承载着100多户贫困家庭的脱贫任务。

在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时期,石陂镇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和精准扶贫对象、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找准扶贫“穴位”, 主动联系当地返乡创业青年,创立扶贫车间,无疑为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反搭起了“造血”平台,激发了他们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路子必须依村施策。该县的官路乡高门村则选择了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在该村的裕忠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又有十几名村民又在田间劳作。“这里干活的基本都是村里的贫困户,看到他们不出村就能挣钱脱贫,我打心眼里高兴。”村支书胡裕忠说,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很多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怎么让他们有事做,有钱赚,尽快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了胡裕忠心中的一块大石。今年2月,该村引进了福建省亚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该村发展竹荪、大球盖菇等珍稀食用菌栽培,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菌种和烤干设备,并负责收购。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前来工作,并以男劳动力每天100元,女劳动力每天8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浦城薏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畅销市场,其中又以官路乡出产的薏米品质更佳。“种植薏米是我村的传统优势产业,我们这里有大多可用山垅田种可利用,这是贫困户脱贫的一条好路子。”村支书胡裕忠说,今年在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全村种植的薏米400多亩。为确保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增收,村里和合作社一起引进康莱特公司,与村民签订收购保护价,确保销路不愁,稳定增收。

“现在全村21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4人,除了两三个年纪大实在没劳动能力的,全都在基地、果园做事,今年都将脱贫。”胡裕忠说,2012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去年人均收入达1.2万多元。今年5月该村受县里表彰,获得“2016年度扶贫工作先进村”的荣誉称号,2017年也将彻底摘掉贫困村的“穷帽”。

扶贫永远在路上,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建立扶贫车间、合作社引领种植、设立精准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展“雨露培训”……浦城县按照《南平市财政局关于推进精准就业扶贫六条措施的通知》要求,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据悉,该县扶贫办对接在“劳动99”三版软件录入农村贫困户6303户、11758人,其中劳动年龄段内的农村贫困人数 5763人。该县将2436个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占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的42.27%。经入户调查,其中有就业意向1321人,占就业扶贫对象的22.92%,培训意向456人,占就业扶贫对象的0.79%;截止 11月已推荐成功就业1177人,占就业扶贫对象的20.42%。开展“春潮行动”、“雨露计划”培训任务2000多人。同时,在盘亭、忠信、河滨等18个乡镇(街道)开发农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共 130个。

脱贫效果怎么样,做得行不行,还需大家评。该县把扶贫政策、措施和资金使用在各村公示栏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把帮扶措施亮出来,把推进的工作资金使用在群众面前晒一晒,让大伙看看帮扶的好不好,措施有没有落实到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