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稻田也共享

2017-11-07 10:03:5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松溪县花桥乡寺坑村创新进行稻田众筹,提高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有望为造血式精准扶贫提供新路径

敲定种水稻

寺坑村位于松溪县花桥乡西北部,是该乡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共有246户1077人。村里共有农田面积0.14万亩,大多为山垄田。

人口基数少,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不到200人,贫困户就占了117人。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竹山和稻田,而村集体唯一的收入是国有林场返还的林地占用费3.98万元。

为了让寺坑村村民早日摆脱贫困,松溪县负责人多次前往调研。“寺坑村生态环境好,种植的稻米品质优、口感好,这是开发有机食品最大的优势。”大家观点一致。

“过去,稻谷按每公斤2.2元左右的价格售出,如果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每公斤卖7.4元,那么仅此一项,每亩就能助农增收500元以上。”驻村干部李春芳算了一笔账。

村里请来市农科所专家进行综合考察评估。专家们也认为,寺坑村适合发展生态水稻种植项目。同时,村里将大米样品送往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寺坑大米各类农药残留为零,且蛋白质含量达9%以上,属于优质生态米。

思路厘清了,说干就干。在寺坑村党支部书记黄启芳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招沙甲水稻专业合作社,推选8名理事,吸收农户32户117人,其中贫困户13户45人。

今年2月,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由公司统一购买种子、召集农户种植,负责线上销售推广;合作社还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实施标准化生产。此外,村里以“普通田+实验田”的模式种植水稻250亩,预计产出大米10万公斤。

众筹找销路

销路是大多数偏远乡村发展种养业最大的瓶颈。县电商办主动靠前服务,建议村里打造共享稻田,通过众筹给大米找销路。

“共享稻田就是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把消费者和农民直接联系起来,消费者出钱,农民出地、出力,双方共享互惠。”县电商办主任罗家山说,按一个城市家庭每月消费10公斤大米计算,只要有800多个家庭来认筹,就可解决寺坑村生态大米的销售问题。

今年6月,县电商办联合银行、企业、合作社等,共同发起“大米烹香 父爱如山——贫困村留守老爸种植生态大米创业求脱贫”的共享稻田众筹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在稻田插秧时就开始推广,做了详细的策划方案,整体销售推广分众筹模式、预订模式、爱心抢购、续订模式等四个阶段来完成。”罗家山介绍说,他们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直播活动,以“微信公众号+扶贫商城”“传统媒体宣传+活动”“活动+互联网直播”等方式,在目标区域和细分人群中形成热点。

“目前,共享稻田已预订大米3750公斤,预订金额近3万元,还有数万公斤意向订单。”罗家山对生态大米的销路充满信心。

脱贫新范本

贫困户黄大兴,一家六口人,妻子患高血压,长年吃药,家庭负担重。今年,他加入水稻专业合作社,耕作共享稻田,增收1万多元。

除贫困户有了可观收益之外,今年,寺坑村集体收入也有望增收5万元以上。

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郭为桂教授认为,现代交通、资讯的高速发展,使边远贫困山村中许多被埋没的优质资源的价值发现成为可能。寺坑村的这一模式,有望为造血式精准扶贫提供新路径。

“我们的共享稻田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缺乏经费来源,运输困难等。这些都是今后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在共享稻田中融入更多农耕文化体验元素,进一步总结推广经验。”松溪县副县长王瑛说。(李典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