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17四比六促再攻坚 > 比贡献 > 正文

邵武返乡青年 黄邵华 “土里刨金”

2017-10-10 15:38: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自去年6月种植百香果以来,除去田租、人工、肥料等成本,且在当年10月遭遇台风,造成支架全部倒塌的损失后,我依然赚了点,这是回乡以来,第一次尝到了点甜头。”站在绿莹莹的百香果支架下,邵武山际百香果专业种植合作社的黄邵华说。

1985年出生的黄邵华,大学毕业后,留在福州开网店,最多时年收入达到了20来万。2015年12月,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返回家乡,承包农田,成为地地道道与土为伴的“庄稼汉”。

“其实,在回来前的两年,我就已经在尝试做农业项目了。”黄邵华介绍,2013年,他与3个同学看好杨梅育苗项目,便合伙承包了一片农田,种植3万多株杨梅苗,委托1人负责日常管理,自己仍留在福州做电商。但是由于缺乏育苗经验,对嫁接技术一窍不通,4人最后放弃了杨梅育苗项目。

在这块农田上,辗转两年间,4人先后尝试种植枇杷、西瓜,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因经营理念不一致,大家分道扬镳。

2015年12月,黄邵华回到邵武,经实地考察,投资30余万元,承包了朱山村70余亩农田。

这次,黄邵华瞄准水稻种植,有了之前的失败经验,他多处学习水稻种植技术。2016年开春,他在种子公司与农田间来回奔波,从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到培育种子出芽、长苗;从整理农田,到插秧;从田间防虫、除草,到施肥管理,他都跟雇工一起参与。这一次,水稻长势喜人,获得丰收。但是,卖完稻谷后,除去田租、人工、化肥、种子等成本,他发现种植水稻依然是亏本。

水稻收割完后,黄邵华决定缩小规模,将农田转出去,只留30余亩,其中10余亩农田继续种植水稻,剩余20亩引进较容易种植,成长周期较短,结果持续时间较长的百香果。

在这期间,黄邵华多次前往龙岩,参加百香果种植培训班,向朋友请教,从网络上学习种植技术。结合邵武暂时没有形成百香果品牌效应的现实情况,他参考江浙采摘园模式,打造生态采摘园。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推广,吸引大量游客前往采摘。

“他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认准的事,哪怕是失败了,也不会回头。”黄邵华多年好友说。(吴炜城 廖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