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专题 > 2017四比六促再攻坚 > 促城乡建设 > 正文

城与城共舞 心与心相通 ——武夷新区与建阳区交通同城化纪实

2017-09-30 10:46: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江江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从建阳的老城区出发,跨过水东大桥,以宋慈广场为起点,嘉禾大道一路向北延伸,像一条串满珍珠的彩带,途经童游街道办事处、金茂广场、建阳火车站、武夷新区管委会、南林核心区等重要城市功能区,沿途有水东大桥、五里樟大桥、崇阳溪大桥、建安大桥、南林大桥等重要城市桥梁。

傍晚6点多,这个双向六车道的城市主干道,成为连接武夷新区和建阳区的主要通勤道路。这条武夷新区与建阳城区的交通大动脉,连接的却是百姓的期许和两座城市的未来。

武夷新区和建阳都不曾忘记,早在一千多年前,因原建阳县唐石里盛产嘉禾,自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起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建阳一度更名为“嘉禾县”。“嘉禾”一直是建阳物产丰饶的象征,而这条以“嘉禾”命名的道路,正向世人展现着武夷新区和建阳双城共舞,共创物质与精神的繁荣。

把珍珠串起来

“一城六片,六颗珍珠,每一颗珍珠所代表的含义和所具备的功能是不一样的。”随着武夷新区的不断发展建设,在崇阳溪沿线形成一条狭长的城市带,这也意味着武夷新区和建阳区将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将融为一体,形成同城化的发展格局。

闽北的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互补性,特别是第一、二、三产业,都具有递进关系。从北往南看,武夷新区的产业属性,有一个从“轻”到“重”的发展脉络,如何顺应大环境、把握“小气候”,这就需要做一个较高层面的统筹设计。

“秉持‘规划一张网,发展一盘棋’的理念,武夷新区在规划过程中,跳出行政区划的‘围城’,按照科学布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建、互利双赢的原则和‘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发展目标,共同编制城市空间和产业的区域发展规划,形成‘南城北旅’的发展格局,倡导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加快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燃气、垃圾处理等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完善土地、能源、电力、产业等要素规划,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公共设施规划的编制,推进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向中心城市经济转型。”武夷新区主要领导说道。

从基础设施上看,武夷新区与建阳区连接点多、融合线长,交通、水利、风貌塑造等相连互通、特色鲜明、互补性强。

坚持同城化的原则,武夷新区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延续《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所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按照“北旅南城”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区各片区的发展,实现“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建设”,拓展“一心、两翼、四组联动”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三结合、五适宜”及发展方向。

建阳区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局长叶孝有说,南平市对武夷新区和建阳区的城市建设是“一盘棋考虑”,进行了统筹规划,最终建设目的是同城化。建阳区与武夷新区,首先在交通上实现了同城化。如今,对接武夷新区的道路,建阳区有“九纵十三横”。

在不久的将来,建阳的市民们可以坐轻轨从西区生态城到武夷山景区,快速通道连接着高铁武夷山东站和南林核心区、建阳城区,从建阳区政府前往南林核心区,仅需10分钟的车程,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进一步拉伸了武夷新区和建阳区的城市框架,一幅现代城市的图景已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道路通则百业兴

“那个时候,我存了3个摩的司机的电话。”南平市审计局武夷新区分局工作人员陈思铭回忆说,2012年8月,他随审计分局一同入驻武夷新区。当时的武夷新区,正处于建设的初始阶段,周围除了办公区外,都是轰隆隆的工地。

“没有早餐店、没有理发店,甚至没有公交车,偶尔感冒要去两公里外的药店拿药。

随着武夷新区和建阳区同城化道路的建设和路网的完善,建阳区公交公司开通到武夷新区的同城化公交,位于高铁武夷山东站的武夷交通运输发展有限公司也开通到建阳城区的K2路公交,建阳和武夷新区的居民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便捷。

武夷新区规划分局局长占孔荣记得,就是现在的南林核心区,原来有一座叫做“丁墩”的小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住在低矮破旧的土胚房里。当时的丁墩村有一条3米左右的小路,通往溪仔边自然村,那儿现在是云谷小区的所在的。“溪仔边村会大一点,大概20多户人,出门一趟不容易,村民们长期以务农为主,还有些村民因为贫穷,娶不起老婆。”原先溪仔边所在的,已经高楼林立,纬一路、纬二路、经二路、经三路纵横交错,双向六车道横跨崇阳溪,贯通东西。

5年前,建阳区和武夷新区之间除了大马路,就是山包、河滩。现在,宽敞的柏油路两旁,已被楼盘、公园、星级酒店、酒吧、汽车4S店等填满,而两区之间的崇阳溪两岸,杂草丛生的河滩不见踪影,现在是市民夜间锻炼身体的亲水平台。

只有在各区域之间构建起强大、方便、快捷的交通网,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才能更好地将城市各区域有机结合,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促进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建阳区依托武夷新区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建设303省道改线、东入城口道路二期、富民路贯通、双龙桥及童游二桥等城区路桥建设和改造,打通末端节点,改善城市“微循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同时,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方便快捷的区域“大交通”格局,全面提高城市交通承载能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武夷新区与建阳的道路网已经初步成型,建平大道、朱熹大道、宋慈路、人民路、省道303等主干道交叉联通,在整个区域来看,未来沿河风光带、嘉禾路、滨江路等主干道搭起了整个建阳城区的骨架,七贤桥、考亭大桥、塔山大桥、崇阳溪大桥、南林大桥、林后大桥横跨麻阳溪与崇阳溪,“九纵十三横”的路网基本全线贯通。

开工建设东入城口三期、螃蜞路隧道及道路拓宽改造、嘉禾路“白改黑”、闽越大道等城市道路。推进城市各组团之间快速联系通道建设,建成五福桥、建平大道、303省道、滨江东路、双龙桥等城市快速通道,构建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城市环路与城市内部交通体系。


把蓝图变为现实

9月26日上午,建阳市民的朋友圈里开始出现大量的关于水西桥通车的消息。家住附近的市民游梦源拍了一张照片放在朋友圈,喜悦之情溢出手机屏幕。只见大桥焕然一新,桥上车水马龙,就想遇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大家都到大桥上合影留念。

水西大桥对于建阳市民来说意义重大。横跨麻阳溪的这座桥其实不大,原来仅10.2米宽,北边这头是区政府和新城区,南边那头是一中、市二院和老城区。每到早中晚通勤高峰,这座桥十分拥堵。由于修建年代久远,桥面坑坑洼洼,产生了安全隐患。水西大桥于2016年3月开始拓宽改造,经过一年半的封闭施工,一座宽21.5米、双向四车道、人行道宽阔的大桥还给了市民。

距离水西大桥不远处,是2014年9月开工建设的五福大桥。“我在水南上班,以前骑车从水东大桥绕行,要十几分钟,还常常遇到堵车,要是五福桥建成通车,就只需四五分钟的时间,方便多了。”市民廖立告诉记者,像她一样住在水东片区的市民,都在期待着五福桥的建成通车。

2016年,考亭大桥的通车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位于区政府西侧的是2011年开始建设的西区生态城,这是建阳的新城区,规划居住人口约7万人。水南片区是原南平地区行署所在地,曾经是闽北的核心,现有南平市第二医院院、建阳一中、建阳体育场等重要民生设施和大量居民、商户。西区生态城与水南片区之间隔着麻阳溪,过去,这两个片区之间人员流动要绕道水西大桥,考亭大桥的通车使这两个片区无缝对接。

“围绕‘南城北旅’的规划布局,在规划上、产业上、城市建设上与新区无缝对接。把建阳作为武夷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市区一体化发展。”建阳区区长魏敦盛说道。

“建阳城区三江交汇,几大片区全靠桥梁连接,桥梁深刻影响着市民的生产生活,桥梁的建设和提升,是重要的民生需求。”建阳区副区长叶清勇说。几年前,建阳城区只有水东、水南、水西、五里樟4座大桥,随着武夷新区的开发建设,崇阳溪大桥、建安大桥、考亭大桥等桥梁俨然成为武夷新区和建阳区的城市交通要道。

近期,建阳区还将开工建设东入城口三期、螃蜞路隧道及道路拓宽改造、嘉禾路“白改黑”、闽越大道等城市道路。推进城市各组团之间快速联系通道建设,建成五福桥、建平大道、303省道、滨江东路、双龙桥等城市快速通道,构建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城市环路与城市内部交通体系。

中铁十七局六公司承建的武夷新区绕城高速A1标段,自进场施工以来,仅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路基的施工。“增强资源配置,增强管理力量供给”中铁十七局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施螃蜞路、人民路西段拓宽改造工程,打通同安路、前进路等断头路,解决城市拥堵节点,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建阳城市框架。结合市政道路建设,同步推进供水、污水、雨水、燃气等管网建设,各类市政管网完成新建改造12公里。同时加快城市美化、绿化工程,推进人民公园景观工程及小街小巷改造工程。

“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叶清勇表示,新城在打造,老城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建阳老旧的设施一直在改造完善,路网沟渠同步规划建设、强弱电下地、人行步道和盲道新建或改造、道路白改黑,几个入城口拓宽改造,市民活动的场地越来越多,最核心的地段用来做公园和广场。(邱冬勇 邓忠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