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南平频道> 头条 > 正文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扶贫篇

2017-08-25 06:12:4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祥楠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连家船民有五六千户,上岸定居的工作也更为复杂,从1998年起开始大规模搬迁上岸,到2002年习近平调任浙江时已总体完成。

2004年6月7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福建“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故事,称赞他们“告别河海漂泊,踏上小康征程”。

这些年,福建“造福工程”的力度一直很大,已经成为福建扶贫开发工作的标志性工程,累计搬迁超过150万人。在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中,异地搬迁脱贫还是“头号工程”,这也证明了我们这么多年实践的正确。

采访中,当年霞浦县的连家船民杨永雄,向记者讲述了1998年4月习近平到霞浦县盐田乡了解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的情形——

当时快中午了,家里已做好午饭,远处来了一群人。我家的船,就停在最靠岸边的地方,他们说要上来看看。

那天父母正好轮流住在我家。整条船,长不到10米、宽不到2米,又塞了全部家当,容不下几个人,我就带着家人到岸边候着,年近八旬的父亲留在船上招待客人。

客人们弯下腰在船舱里看了一圈,父亲就拿出平时又当枕头又当椅子的木块,请客人坐下,聊了近半个小时。他们走后,我听父亲说,为首的高个子,是省里来的习副书记。

后来,父亲经常跟家里人说起那天的情形。

习副书记问,怎么成为连家船民的,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我父亲说,从他记事起就住在船上了,原来日子更苦,解放后分到点滩涂,生活比过去好了。

习副书记又问,60年代政府组织过船民上岸,为什么当初不上岸呢?我父亲回答,在海上生活习惯了,上岸怕没土地,没法生活。

他又问,那现在想上岸吗?我父亲就说,现在看到其他人上岸后打工、卖海鲜,日子好过多了,有机会当然想上岸……

习副书记就当场交代随行的干部,连家船民搬迁,不能把房屋盖起就算完事,更要让他们有生活、有出路、能挣着钱,不能人上了岸,心还留在船上。

我父亲从土改起就当村干部,他感叹说,从来没见过像习副书记这样关心连家船民的领导。

1999年,全村600多户2700多人全部上岸。我们一家搬到了北斗村外岐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点。房子占地80平方米,地不要钱,盖房共花了1.2万元,除去6口人每人补助1000元,实际只花了6000元。

如今,我有二三亩滩涂种蛏的收入,儿子在附近电器公司上班,老两口还打点零工,两个孙女陆续出生,日子过得还不错。

现在,这里交通很方便,上沈海高速公路只要15分钟,上301省道只要20分钟。有劳力、有滩涂的,可以养花蛤、海蛎;脑子灵活、愿意出去跑的,把本地产的海鲜拿到外地卖;想拿工资图个安稳的,就到附近的企业上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南平要闻
更多>>南平民生
  • 新闻图片
  • 生态南平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