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南平频道 > 福建日报看南平 > 正文

政和文化之根——云根书院

2017-08-07 11:42:50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云根书院位于政和县状元峰。循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浓荫翠竹山路,行至柏树叠翠坡端,登上206级青石阶,牌坊上“云根书院”四字笔力遒劲,蹲守院门的两只石狮威武。“任中两院,开教育先河,山城留典范;身后三祠,念韦斋政绩,百姓树丰碑”,石柱镌刻谭坚书法。

迈进书院,朱子阁、天光云影楼等,座座殿宇红墙赭顶。商儒亭、方塘、碑廊等,庄重典雅。朱贤祠,传说当年朱熹常在此讲学,两旁石柱刻有“阅遗篇,怀念朱松尉政功绩;考古迹,追溯云根育贤摇篮”等对联。大厅正中“万世师表”孔子瓷砖画像下,端坐着朱熹之父朱松楠木雕像。大厅两旁陈列着朱熹及其父朱松、祖父朱森的石刻影雕,一本本朱熹家族文史资料整齐排放柜内,供参观、查阅。

云根书院与朱熹一家三代结下深厚渊源。宋政和八年(1118),朱松授福建政和县尉。宋宣和五年(1123),朱松携家眷与其父母朱森、程氏夫人及胞弟朱柽、朱槔、妹妹等8人到政和寓居。满腹经纶的朱森到政和后,屡次教诫儿子朱松:“政邑山明水秀,可惜地域僻隘,教学荒疏,尔等要涵濡教泽,以风化邑人子弟,使之成为名贤诞毓之乡。”朱松秉承父嘱,到任第二年,即宋宣和六年(1124),就创办了云根书院。

朱松倡导教育,培养人才,首开政和文化教育先风。自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建县(关隶县)至朱松任政和县尉一百多年,全国科考47次,闽北989人考取进士,而政和仅三人。云根书院建成后,当朝宰相真德秀欣然写《学校记》,热情颂扬朱松兴学重教之举。朱松讲学授课,使政和子弟在书院里系统学习儒学、仁德、治理国家和修身养性之道,其观点切中时弊,深受文人学子拥戴和百姓赞誉,许多邻县弟子慕名前来聆听。弟子谢誉勤勉好学,考取进士,并著书立说。自此,政和文风始盛,儒士善人彬彬蔚起,故政和有“先贤过化之乡”美誉,邑民称朱松“既民之父母,又民之师保也”。

朱熹年幼随朱松到政和祭扫先茔,留宿云根书院。成年后,常顾留踪,讲学布道,传承理学。“封茔谅久安,千里一歔欷。持身慕前烈,衔训倘在斯”,这首《十月朔旦怀先陇》是朱熹回政和凤林护国寺扫墓所作,表达他勤学奋发的凌云壮志。他心系民生民瘼之事,看到政和卖盐存在弊端,写出《与漕司札子》文,提出改革思路。

云根书院创办后数十年间,政和教育成绩斐然,人才辈出,先后出了15名进士,45名举人和300名秀才、贡生。代表人物有名噪南宋的太学生陈朝老,他刚直不阿,敢与奸臣蔡东针锋相对,后辞官归乡,在政和石门兴办教育,人称“三诏先生”。

云根书院是政和文化的根,让人向往,让人遐想。走进云根书院,一草一木,一瓦一石,甚至于一缕清风,一抹白云,都充满神奇的魅力。(杨则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